现场丨李景湖参加新西兰ST PAUL St Gallery群展《lei-pā》

lei-pā

策展人:Lana Lopesi & Ahilapalapa Rands

展览时间:2017年8月4日-9月8日

展览地点:ST PAUL St Gallery,奥克兰,新西兰

现场丨李景湖参加新西兰ST PAUL St Gallery群展《lei-pā》

李景湖,今日放映,2014-2017,录像装置,现成影片,珠片布,投影,声音,尺寸可变。展览现场:lei-pā(2017年8月4日-9月8日),图片由艺术家及魔金石空间提供,摄影:Sam Hartnett


李景湖于2014年至2017年间创作的录像装置作品《今日放映》在新西兰ST PAUL St Gallery群展《lei-pā》中展出。



李景湖对作品的阐述


从8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的外资工厂进入广东沿海地区设厂,同时带来了新的工作、生活方式和娱乐文化,80年代和整个90年代,中国的娱乐文化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中国的底层娱乐文化-电视、电影、歌曲、小说等,几乎全部来自港台地区,广东地区尤其以香港为主,大量工厂的建立吸引了大量来自全国的工人。这些工人工作之余需要一些娱乐活动,一些简易、低廉的娱乐场所应运而生-录像厅、骝冰场、的士高,而录像厅一元观看一场的低消费又成为工人们的首选,所以当时工厂周边的街道上大大小小的录像厅林立。今天回头看,录像厅等娱乐场所、文化在当时是必不可少的,它为打造适合资本主义生产需要的工人建立了良好的精神基础,这些从农村出来的工人,一开始要接受从资本主义制度过来的工作模式一定非常不适应,但这些从资本主义香港过来的电影和娱乐方式,充满着金钱、欲望、快速、刺激、冒险等元素,在一定程度上重新为这些工人建立了新的价值观。

 

现场丨李景湖参加新西兰ST PAUL St Gallery群展《lei-pā》

李景湖,今日放映,2014-2017,录像装置,现成影片,珠片布,投影,声音,尺寸可变。展览现场:lei-pā2017年8月4日-9月8日,图片由艺术家及魔金石空间提供,摄影:Sam Hartnett

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夜晚 , 在工厂区的路上经过时,从各个录像厅里传出来的电影声音此起彼伏,这边甜言蜜语,那边鬼哭狼嚎,转角又刀光剑影,这就是我对录像厅非常深刻的印象。有些熟识的环境和事物,当你身在其中的时候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感触,但当你离开这个环境,或这个情境已经成为历史而不复存在的时候,关于这个情境的记录,会以碎片的形式不断在你的记忆重现,而在不断重现的过程中,一些这个情境里最显著的特质会不断被提炼、强化而成为你记忆中对这个情境记忆里挥之不去的符号。我不是想简单的还原这样的一个场景,而是想再现的是那个接近真实的”记忆”。


现场丨李景湖参加新西兰ST PAUL St Gallery群展《lei-pā》

李景湖,今日放映,2014-2017,录像装置,现成影片,珠片布,投影,声音,尺寸可变。展览现场:lei-pā2017年8月4日-9月8日,图片由艺术家及魔金石空间提供,摄影:Sam Hartnett

关于展览


众人拾柴火焰高


食物具有内在的政治性:它所代表的社群,它的分享方式、生产方式等等。新西兰Moana-nui-a-kiwa地区出产干椰肉、可可、蔗糖、菠萝和香草的种植园,为当地带来了一批批移民和奴隶劳动力,包括新西兰作为殖民地期间从亚洲吸取的劳动力。今天经济发达的中国广东省,在19世纪曾是主雇契约劳动力主要输出港口之一。

殖民时期的种植园,让新西兰的本地土著群体与亚洲劳工移民建立了联系,这份长久的关系一直延续到了帝国时期以后。在20世纪初,殖民统治者对契约劳工的态度发生了转变,1920年在斐济,1931年在萨摩亚群岛及夏威夷,契约劳工制度走到了尽头。这个时期,不少劳工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但更多人选择留在岛上长期生活。斐济和萨摩亚在20世纪末取得独立,而夏威夷则成为了美国的领土。

食物是移民和土著关系的重要证据。在夏威夷和萨摩亚群岛,随着亚洲食物加工技术的引入,面条、大米和糕点慢慢地改变了当地人的饮食结构。米粉、包子和寿司经过演化,逐渐成为了岛屿上的美味。这还表明了当地土著居民的智慧,他们学会了利用新的食物加工手段,对自己熟知的食材进行改进或融入新的品类——对于食物的主权,相比大西洋地区殖民岛屿生活的其他方面,是很罕见的。

作为萨摩亚、斐济和夏威夷的后代,我们(Lana Lopesi和Ahilapalapa Rands)在“毛利人的白云之乡”,也就是新西兰长大。这里曾相继被德国、英国和美国统治,也让我们与殖民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现场丨李景湖参加新西兰ST PAUL St Gallery群展《lei-pā》

李景湖,今日放映,2014-2017,录像装置,现成影片,珠片布,投影,声音,尺寸可变。展览现场:lei-pā2017年8月4日-9月8日,图片由艺术家及魔金石空间提供,摄影:Sam Hartnett

种植园不仅是我们生产作物的地方,这里诞生了无数的磨难、创伤、抵抗和混合。通过一系列艺术作品,lei-pā将食物和劳动力作为切入点,开展这次跨越历史 的当代文化对话。此次展览中的艺术家以自己的文化——即中国和Moana-nui-kiwa为立足点,从食物生产和食物主权等方面,广泛地讨论了我们所生活的资本主义全球市场的劳动力需求。


我们调笑民族国家构成的系统化基础,也诟病外交掩护下的国际经济关系——我们的叙事或许没有那么清晰明了,但正是不同作品之间相互重叠、关联、交织的部分,组成了我们所生活的历史阶段中令人敬畏的东西。因为匮乏的政治,我们同病相怜;但通过这些相似的历史创伤,我们可以绕过帝国,直接对话,延续几千年的传统。

现场丨李景湖参加新西兰ST PAUL St Gallery群展《lei-pā》

李景湖,今日放映,2014-2017,录像装置,现成影片,珠片布,投影,声音,尺寸可变。展览现场:lei-pā2017年8月4日-9月8日,图片由艺术家及魔金石空间提供,摄影:Sam Hartnett

关于李景湖


1972年出生于广东东莞,现工作生活于东莞长安。


主要个展:“效率就是生命”,北京魔金石空间(2014);“鎅”,武汉扬子江论坛(2011);“雪人”,北京箭厂空间,(2011);“李景湖:森林”,广州观察社(2009);“一天“,深圳艺术方位(2009);“没问题”,深圳雕塑院(2006)。


重要群展:朋友之间,博而励画廊,北京,中国(2017);银川当代美术馆首届双年展,银川当代美术馆,银川,中国(2016);第十一届光州双年展,光州,韩国(2016);A Beautiful Disorder,卡斯雕塑基金会,西萨塞克斯,英国(2016);世变,Pare Site,香港,中国(2016);我们的未来,红砖美术馆,北京,中国(2016);事件的地貌,OCAT当代艺术中心,深圳,中国(2016);温度:当代艺术邀请展,深圳美术馆,深圳,中国(2015);物体系,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2015);机构生产——广州青年当代艺术生态考察,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2015);不想点别的事情,简直就无法思考,广东时代美术馆,广州,中国(2014);积极空间,广东时代美术馆,广州,中国(2014);绘画性,BANK,上海,中国(2013);“日常观:一种生活实践”第五届上海多伦青年艺术家群展,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2012);脉冲反应——一个关于艺术实践的交流项目,广州时代美术馆,广州,中国(2012)。



更多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现场丨李景湖参加新西兰ST PAUL St Gallery群展《lei-pā》

www.magician-space.com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798东街 100015

Tel: +86 10 5978 9635

Email: info@magician-space.com

Instagram: magiciansapce

Facebook: magiciansapce

微博:魔金石空间

2017-08-23 14:05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以便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