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法艺术家历史由来已久。一个世纪以前,缘起于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意识的觉醒,无数中华学子为寻济世救民的真理和知识,漂洋过海求学远方。世纪之交的巴黎作为世界文化艺术的中心,成为中国艺术学子的心仪之选,掀起了勤工俭学热潮。从常玉、林风眠、徐悲鸿、潘玉良等,到后来前往游学的刘海粟,一批批艺术留学生或艺术家,带着复兴中国艺术的理想和使命上路,在巴黎这片文化热土实现了人生价值和艺术观念的转换。回国后,他们予思想以行动,热情地投身到改良社会的浪潮中,于社会拓荒,为民智启蒙,予中国艺术奠基立柱。
至上世纪40年代,在西方艺术思想启蒙熏陶下的留法学生,尽管不再背负改良社会的时代使命,于回归艺术本体的探索中寻找跨越文化的个性语言,已然成为他们突破传统铐掣修炼自我精神独立的主体意识。赵无极、朱德群、程抱一、吴冠中等留学生,于中法多元文化背景下探索自己的艺术之路,以生命经验实现文化交流上超越和嬗变,以艺术创作达到深层的中西“合璧共生”,成为闪耀时代高峰的文化星座“法兰西院士”。这些留法艺术家通过个体经验实现在中西不同语言、艺术、哲学、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相遇与碰撞,最终超越彼此的限制,突破到两种文化之上的更高层次。
进入21世纪以后,大批中国留学生和艺术家自费到世界各地美院留学,法国的艺术梦依然坚挺。他们希望在全球化的大背景和差异性下突破自我,寻找创作新路。这一代留法的艺术家经历着相似的背景,如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交互,新艺术的演变以及中法美院教育体制的差异,内在个性与艺术系统的冲突等等。旅法艺术家在语言、文化、精神、艺术环境、现实生活等各个层面无不处于双重或多重的影响之下。他们同时生活在中法世界的中心与边缘。中心是因为他们跨越两种文化传统,立足于交叉点,以多种视角观察和体验生命;边缘是因为他们和两种文化传统都保持着距离,以个体经验承载千年历史文化。正如法兰西学院院士程抱一先生在其所著 Dialogue (对话) 中所说,“来到法国是学习一种新的存在方式”。
此次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的展览,截取了中国艺术家留法百年历史的两端,设两个主题:“跨越东西方”和“留法青年艺术家作品展”。分别选择了8位前辈艺术家和8位正在法国留学或毕业不久的年轻艺术家,创新视觉呈现。希望通过两代留法艺术家的作品、历史和生活线索,展现百年来中法艺术之间的传承与开拓、交流与发展。
法方策展人 | 崔保仲 | 巴黎当代艺术协会主席
中方策展人 | 靳文艺 | 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
第一单元:跨越东西方
刘海粟 徐悲鸿 林风眠 潘玉良
赵无极 朱德群 吴冠中 程抱一
第二单元:留法青年艺术家联展
陈庆 傅斯特 马兰珂 马仲怡 庞凡 田德熙 杨晨 张立宇
策展人:靳文艺(中)崔保仲(法)
2017年9月13日 – 2017年9月26日
开幕式:2017年9月13日,15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609号
主办:
刘海粟美术馆
巴黎当代艺术协会( VIA Paris )
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支持单位:
中华艺术宫 安徽省博物院
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局
VIA Paris 特别感谢:
法兰西学院 法兰西艺术院
巴黎 Galerie 1618 巴黎 Galerie Liusa Wang
法国IPLME艺术预科学院 巴黎幸福楼陈氏集团
一直以来对协会和年轻艺术家的支持
部分参展作品
公众号相继推出其他艺术家及参展作品
赵无极曾多次尝试以艺术挽救陈美琴,教他绘画,做雕塑,但最终还没能留住爱妻。陈美琴于1972年自杀,赵无极陷入巨大的痛苦中。于爱妻死后创作巨幅三联油画,作品名字既爱妻自杀6个月后的日期。
赵无极的挚友米肖写过一首纪念美琴的诗:
《逝女》
公主的盛装,使者的扮扮,
在节目的舞台,在丝绸之岛,
双眸中慧黠闪耀,
异乡的人儿,
隐身在西方城市的小屋,
纤手,久久地,
捏材料和线条,堆起圆浑无首的人体。
突然,她用吸墨纸抹去她的生命,
完结了,
从此不必一再地介绍自己,
美琴,我们可曾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