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以1.51亿港币成交;2010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以2.52亿港币成交……直至今年5月9日,佳士得伦敦亚洲艺术周,一对首度公开拍卖的乾隆御制粉彩花蝶纹如意耳葫芦尊以折合人民币1.31亿元成交。从市场回看学术,一场场关于乾隆的展览摩肩接踵,如不久前浙江博物馆呈现的“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从盛夏走到初冬,虽然刚刚落下帷幕,但其所带来的热度和讨论仍然在继续。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的“乾隆”,在专业研究、坊间戏说的包裹下,轻而易举就能撩拨起人们的兴奋神经,而“乾隆瓷”经过几年的发酵,早已变成一种“奢侈品牌”,一个引发狂热的追逐目标。
每日归档: 2017-12-27
3 篇
国家博物馆藏红山玉龙、上海博物馆馆藏大克鼎、河南博物院院藏莲鹤方壶、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馆藏三星堆青铜人像等众多国宝文物齐亮相,首次用文物讲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从收藏到展示,从展示到让文物说话,央视纪录片频道推出的《如果国宝会说话》栏目打开了一条细细的门缝,让观众一窥文物的精彩,倾听文物讲述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
12月26日,“杏林撷英——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优秀学生作品邀请展” 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开幕。作为“全国高等美术教育成果系列展”首展,也是“文教结合”在中华艺术宫的第一个成果,这一大展将展示国内48所美术院校(包括了十大美院、8所艺术学院、30所综合性大学)的800多件作品,实现全国各地区高等美术教育的大面积“复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