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从宋、元的高峰也对往后的中国绘画产生近乎绝对的影响,超然出世、意境高远、注重写意的中国传统文人画从此一跃成为中国美术史的主流。清朝中期,港口通商与外国传教士也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的盛世期间带给中国绘画更多的西方元素,传教士郎世宁更成为当时皇帝御用的宫廷画家,原本中西方绘画似乎有机会在那段时期开始自然又正向的互动与融合,但这个环境却随着清朝乾隆以后的锁国政策而急转直下。
清末民初可说是近代中国美术史所面临国家最混乱的时期、最封闭的年代,中国绘画在那个时期也从原本的自信甚至自大,转变为封闭甚至自卑。中国传统绘画也面临是否需要革新、是否该接受西方绘画的影响,甚至如何在绘画技法或哲理上进行中西合璧等关键问题,但也因此出现多位经典大师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在那个最动荡也最委屈的时代做出各种面向的革新与中西合璧,并奠定了现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基础。
齐白石 和平延年 RMB 31360000
以近现代大师为例,齐白石(1864—1957)的人生大器晚成,57岁还在北京卖画维生,直到他遇到刚从法国留学回到北京的陈师曾,建议他跳脱传统的文人水墨,而开创出洋红般的“红花墨叶格”与大刀阔斧式的篆刻,到了60岁时才成为众所瞩目的艺术家,实现了“衰年变法”。溥心畬是中国美术史上“诗、书、画三绝”的代表人物之一。当时即与张大千齐名并享有“南张北溥”的盛誉,在去台的“渡海三家”溥心畬、张大千、黄君璧当中,溥心畬也是文人气质最浓的一位,溥心畬不但是20世纪文人画派的代表人物,过世后更被认为是“中国文人画的最后一笔”。至于张大千,六十岁后旅居欧美,进而创出泼墨重彩的风格,泼墨山水因此成为张大千被广为人知的一大特色。张大千的画作气势磅礴,泼墨技法色韵鲜明,且有很多大尺寸作品,视觉冲击性高,非常适合悬挂于大厅以展现藏家的财力与大气。黄君璧(1898—1991)从学国画之日起就兼学西画,属于当时少数兼通西画的国画家,并开始引进西方透视法、比例、光影等概念入画,西方艺术界部分人士甚至称黄君璧为“中国新古典派”。那么这些清末民初绘画大师在中西合璧概念上的相对位置与价格趋势又是如何呢?
如果我们以横轴概略地代表中西方绘画风格的偏向,纵轴则呈现最近期的拍卖成交平均价格,或许可以看出一些重要的收藏趋势。
由此类似横向光谱的形式,我们除了试图定位上述近现代经典大师在中西合璧概念上的相对位置,配合近年拍卖市场上的价格差异,可以约略看出下列趋势:
(1)常玉的作品实至名归: 常玉的每平方尺单价远高于其他画家,除了可能确实反映了常玉作品的艺术价值之外,常玉的作品总数量相对极少(油画创作估计仅有300幅左右),常玉其中一部分最好的作品还被收藏在台北历史博物馆等不会释出原作到市场的机构,所以市场流通量极少,对藏家来说过于稀有而供不应求也是高单价的可能原因。
傅心畲 1960年作 骏马图 RMB 6303360
张大千 1965年作 横贯公路一景 RMB 43674660
黄君璧 仿石溪笔意图 RMB 4830000
(2)部分国画价格仍被低估:总体来说偏向国画风格的单价还是蛮明显地低于偏西画风格的单价,我们相信齐白石以及“渡海三家”张大千、溥心畬、黄君璧等偏向传统国画风格的作品拍卖价格仍是被相对低估的,换句话说,这些国画大师的作品相对于西画价格可能还有更高的成长空间。
(3)中西合璧将成趋势: 若以绘画技法中西合璧的程度来看,一定程度中西合璧的画家作品似乎确实更受到市场的青睐与追捧,如今网路资讯与各种媒材如此发达的年代,或许未来好的艺术创作会逐渐不分媒材、不分中西,而是以极其自我的风格与文化特色作为核心。
另外,如果我们将纵轴改成拍卖成交总金额,则又呈现出不同意义。
从个别画家2016全年的拍卖成交总金额,我们又可以看出一些趋势:
(1)越来越多人发现国画的收藏价值:国画风格的作品每平方尺单价虽然偏低,然而近年的拍卖总成交金额却表现不俗,以市场活络的程度来说甚至明显优于西画风格的作品,尤其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等看来都是藏家非常积极投资或收藏的作品,就像股市有所谓“量先价行”,最精明的藏家通常都能比较快狠准地抓到画作的拍卖价格趋势,或许这些交易量大、成交金额突出的大师作品,其投资潜力在未来几年可能较快反映在拍卖价格上(张大千的作品如今跃上了国际市场的前端,2016年全球作品总成交额排名第一就是他,总成交金额达到3.55亿美金,总成交件数为885件)。
(2)傅抱石与李可染价量均衡:相对来说,傅抱石与李可染的作品在拍卖市场的成交单价与成交金额都表现相对均衡,比较像股市里成交价量均衡的绩优股,一直受到中高端藏家的稳定青睐。
(3)溥心畬、黄君璧的投资价值仍待发掘:我们可以看到“渡海三家”当中张大千的成交单价与总金额都表现不凡,然而另两位溥心畬与黄君璧的作品近年来无论是成交单价或总金额来看似乎都还没反映其该有的价值,拉长时间来看,或许溥心畬与黄君璧的拍卖价格在未来可能潜藏更大的成长空间。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中国陶瓷似乎总是以优雅的姿态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Guy Debord)曾宣称,自 1960年代西方已经进入了一个景观社会,而这个景观社会恰好是伴随着大规模的商品消费这一历史趋势而出现的。
印象派作为承前启后的画派在19世纪登上历史舞台,它的发展离不开当时法国的社会背景。
同许多艺术门类一样,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漆艺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当代漆艺发展创新之路应该怎么走?
阿斯塔纳在全世界最冷城市当中排名第二,最冷的时候,曾到过零下50度,难怪曾有那样耸人听闻的称呼——阿克莫拉,白色的坟墓!
虽寒流来袭,各类艺术场馆在年末的热闹后依然陆续有新展推出。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1978年秋天,曾经以一部话剧《于无声处》震动全国的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话剧团,在上世纪的70、80年代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20世纪30年代,叙利亚巴尔米拉古城,一批精美的汉代丝织品被考古队发现,其中包括一种被知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称为“汉式绮组织”的织物。
晚明画家吴彬的《十面灵璧图》画卷1989年在纽约苏富比以121万美元高价成交,打破了此前中国古代绘画拍卖的最高纪录。时隔近三十年,它又出现在了公众的视线里。
50幅精彩的水彩油画形成反差的是,几位曾与上海近现代美术史产生深刻缔结的老艺术家,却显得十分陌生。
收藏快报 作者:石浩吉,刘家蓉2018-01-03 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