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在私,每年大概都能去到伦敦一丶两次,每次都尽量抽时间到博物馆。
特别喜欢伦敦的博物馆,有几个原因,一是没有语言阻碍,其他国际博物馆有吗?还不都是用英语?我指的是用简易懂的英文所写的一切文字,包括作品介绍丶馆内的路标等等,亦包括导赏员的语文能力,记得在 The Wallace Collection 听过导赏员以 BBC 英语介绍 18 世纪法国艺术,听得人出神。第二是伦敦人通常 Don’t take it too seriously,原本应该是正经八百的大英博物馆丶国立美术馆,往往有出人意表的奇怪展览,而其他怪鸡博物馆,就继续怪鸡,自有捧场客,像 Geffrye Museum of the Home 就以「英国人的家」为主题,从壁纸到桌上的家具、餐具等,重现了英国从古到今中产阶级家居的室内设计和装潢,是亚洲少见的博物馆题材。最后是伦敦有很多私立博物馆,由个人收藏演变到开放给公众,因为独立营运,往往别有个性,而且自负盈亏,所以更加贴观者所需。
我最近最喜欢的博物馆是位于伦敦西部 Euston 火车站旁的 Wellcome Collection(推荐大家可以到附近的 Honey & Co 吃中东菜!顺便去他们的杂货店 Honey & Spice 买香料!)博物馆以创始人 Henry Solomon Wellcome 命名,中文没有翻译成惠康博物馆,而译成卫尔康博物馆。
卫尔康本人从小在药店当学徒,对生命科学、医疗史有浓厚兴趣,长大后除了经营药厂,更成为医疗文物收藏家。在他去世后,遗产成为英国最大的医疗慈善基金会 Wellcome Trust,成就了博物馆的诞生,他们在苏格兰也有分馆。
医学文物在 Wellcome Collection 是一种艺术,博物馆的常设展包括创始人的收藏品,除了早期的药罐、医学器械、民俗疗法中用来治病的法器外,还有拿破仑的牙刷,生活影像旅行摄影家 John Thomson 的底片等,可了解医学发展以及人类史。
我在一月时看到一个特别展览,题目非常有趣,名为「平面设计可拯救生命?」(Can Graphic Design Save Your Life?),展示 200 余件药店标识、医学教具、包装、品牌信息等设计,探索平面设计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医药环境、健康和自我认知。药盒的设计如何令病人容易阅读和使用?药房使用的字体、颜色如何令人觉得亲切,而且敢于到此求医?原来救人命除了是血肉的事,设计也可以帮到手,策展深入浅出,视觉化方式带领读者进入医疗美学的世界,确令人眼界大开。
一楼有间漂亮的餐厅,吃平实的英国菜。餐厅前的图书馆,那里有大量的书、海报、更多的文物参观,不少学生带着计算机来坐一个下午。
史前先民最早栽培成功的黍、粟早至1万年以前,而八里岗出土的炭化水稻种子与长江流域几乎难分高下,足可佐证八里岗聚落先民“刀耕火种”“火耨刀耕”远古历史。
英国许多艺术品是以无展柜的开放性形式展出的,因此博物馆、美术馆,根据不同规模和人力资源,在展厅多数有安排人员看管或巡视,称为Gallery Assistant(展厅助理)。
荷兰是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国。国土总面积41864平方千米,与德国、比利时接壤。欧盟和北约创始国之一,也是申根公约、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成员。
英国电影学院奖在坊间被称为“英国奥斯卡”,但凡在英国上映的影片都可以参与评选,又是在奥斯卡之前揭晓,故被认为是奥斯卡的风向标之一。
以与市中心的距离为轴线,分别在距市中心不同距离处进行拍摄取样编排。
现年 77 岁高龄的斯坦哈特在担任对冲基金经理时,积累了大笔财富。工作人员在其家中查获了九件涉案文物。
世博会作为最高的展览殿堂,其演绎及设计创意对会展行业具有引领性的意义,已经受到创意设计界的广泛关注。
南方吉州窑从磁州窑的白釉彩绘装饰技法中获取灵感,充分利用釉下彩的装饰,纹饰多样,品种繁多。从瓷器品种、釉色、纹饰到装烧技术,融合了南、北各窑为一体,并不断创新。
对于中国人,玉有着无比重要的地位,甚至比黄金和宝石都要珍贵。自新石器时代起,玉就被视为权力与财富之石。大英博物馆陈列了自新石器时代至今7000年多间中国的玉雕制品。
2017年11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主要赞助人何鸿卿爵士一起为大英博物馆新改造完成的“中国和南亚艺术馆”揭幕,而直到近日,新馆才正式向公众开放。
cup 作者:Gloria Chung2018-01-11 13:402018-01-11 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