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于申城隆重揭幕

“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12月29日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本次大展分为“混沌”、“神游”和“创世”三大篇章,共计三十余组作品,涵盖了绘画、影像装置、多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以互联网艺术演绎宏大主题,展现创世神话,是美术馆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

“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于申城隆重揭幕

▲感应瞬间

“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于申城隆重揭幕

▲毕方

“键盘塑盘古,鼠标造大禹。”刘海粟美术馆馆长、“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总策展人朱刚用十个字概括了这个展览。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中华创世神话是我们祖先在认识世界、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出的独特文化形态,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如何重述中国神话、如何深化神话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课题。特别是如何在比较视角下汲取神话资源,重构中国神话,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提炼远古神话 五组意象论古今

本次展览的第一篇章以“混沌”为主题,艺术家从远古神话中提炼出“水”、“光”、“电”、“木”、“声”五个意象,构成五个故事单元,进一步衍生出五组思辨话题。五组身份各异的青年艺术家站在现今的时代语境,秉持思辨的态度,以新媒体技术为触媒,对主题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探讨,最后形成个人独特的形式语汇,搭建起一座关于“远古与当下”对话的桥梁。

混沌之“水”,以盘古开天辟地为创作基点,艺术家朱雁羽引入“澄明—混沌”话题,以水寓意万物的载体,同时结合磁流体元素,进行命题创作,把实体的运动存在赋予鲜活抽象的生命韵律;混沌之“光”,以伏羲画卦为寓,艺术家余家璐和杨溢引入“矇昧—启蒙”话题,利用实时灯光及影像交互技术,试图还原伏羲画卦的过程,从而给予人一种沉浸式的交互体验;混沌之“电”,艺术家刘科灵将精卫填海的神话予以视觉化的语言,引入“毁灭—生存”话题,依托影像交互,演绎出精卫与大海抗争并与之重生的故事;混沌之“木”,艺术家岳光和沈钰以仓颉造字为灵感来源,引入“巨象—蝼蚁”话题,艺术家借助庞大的装置体量,以宇宙星宿,山川鸟兽为基本元素,通过数字图像再现宇宙万物和人类原始文明的浪漫。混沌之“声”,以鼓为载体——以“远鼓”呼应“远古”,引入“有形—无形”话题,艺术家於阗利用音画交互的手段,将无形的声音转化为实时的有形图案,探寻一种最原始图腾象征及生命意义,达到一种粗旷原始生命的欢腾。

“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于申城隆重揭幕

▲余家璐 杨溢 《芒》【光】

“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于申城隆重揭幕

▲岳光 沈钰 方沛婷 《告之》【木】

“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于申城隆重揭幕

▲刘科灵 洪绮羚 杨秋璐 蒋思杰 《自在》【电】“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于申城隆重揭幕

▲於阗《远鼓》【声】

游观回应山海经  展中自有奇异物

《列子·黄帝》曰:“昼寝而梦游……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展览的第二篇章以“神游”为主题,以游观回应《山海经》。

“南山经之首曰䧿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花,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花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山海经》是中华创世纪神话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本体。而它的开篇则是像一位旅行者平实记叙着一路游历的所见所闻。

而在这个展厅中, 观众亦可跟随自画作中游出的可见但不可触碰的鱼,展开自己的游历经验,发现伏于山间的“奇异事物”:兀自旋转的一对动画瓷罐、山林间偶现神怪的写意小品,折叠空间的山水画卷、钻入就会跌进另一重时间的井、我们从未亲眼见过的生物的X光片,以及由枯萎树木切片构成的宇宙影像……

从1940年出生的冯健男,1965年出生的柴一茗,1978年出生的吴俊勇,至1980年后出生的徐晨、汤柏桦、谭彬和丁世伟,直至2000年之后出生的,参与到“夸父逐日·手绘逐帧动画公众艺术工作坊”的80名小朋友们, 不同代际的艺术家,从截然不同的生活经验与视角出发, 在创作中展开对神话的想象与提问,探讨形象、时空、地理、历史、生命等诸多议题,审视其与自身、社会、时代的链接与关系。

重新演绎神话故事 和女娲一起补天

艺术展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史依弘给观众带来了“中华创世神话”京剧音乐课本剧选段,是她结合多年京剧教学实践经验,探索创作出的京剧音乐课本系列之一。版画家徐龙宝以木口木刻方式展现了《山海经》中洪荒时代的奇幻景象,是一组技法、构图和内涵均超越传统当代木刻的创新作品。插画师黄志凌的《山海经异兽志》更是创意地结合动物声效,突破中国古代神话表现形式,演绎出新时代版的山海经异兽。展厅中还有数件巨制,如青年艺术家一风的“上下五千年”水墨长卷,插画师宋其金的“创世神话绘卷”,以静态画面配合动态光影效果,
展现中华民族创世神话浪漫多彩的想象力与史诗般的恢弘气魄。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推荐的作品“我和女娲一起补天”让观众轻松有趣在手机上完成“补天”,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带来的用触摸屏演绎的“神农尝百草”,以轻黏土与毛毡制作带来的“卡通异兽家族”将生涩的图示变得简单易懂,万达信息以可视化VR技术实现后羿射日互动体验,AR增强现实技术将为我们解开“大禹治水”的文字奥秘。星拓传媒在展厅中上演的多媒体3D舞台剧《创世神话漫游记》以动态镜框展示全息动画,配合多元化舞台表现,融合光影的视觉特效,展现神话的艺术魅力,赋予更多四维空间的想象。

“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于申城隆重揭幕

▲3D舞台剧《创世神话漫游记》

第三篇章“创世”中,艺术家们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演绎了中华创世神话故事。想与群神徜徉在神话故事场景中吗?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将为人机交互创造的一种新的可能。和后羿一起射日,和女娲一起补天,和神农一起尝百草,在这里因为互联网而变成可能,观众对于神话又了更丰富、生动的互动体验。

“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于申城隆重揭幕

▲我和女娲一起补天

“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于申城隆重揭幕

▲山海经之黄帝战蚩尤

“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于申城隆重揭幕

▲后羿射日

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展亮相乌镇。本次展览作为向公众展示“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一年来的阶段性成果。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分论坛“包容互鉴:网上文化交流分享”在浙江乌镇举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分享了故宫成为“网红”的秘籍:“互联网+”让藏在深宫里文物活了起来。

文物能动了、能拟人化就代表文物动起来了、活起来了吗?故宫这么红,就是皇帝老爷出来做个剪刀手玩自拍卖萌吗?

从北齐王志高造像到镇江博物馆的宋代影青瓷孩儿枕,这些都是在被盗(丢失)的精品文物。

一份名为“亿万富翁观察“(Billionaire Insights)报告称,2016年标志着全球最富有的那些群体中不少人的财富“重新有了显著增长”,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来自亚洲地区。

打破美术馆与公共社会边界的当代美术馆思想正在付之于实践,特别是在中国的当下,那是一个从没有当代美术馆到有了当代美术馆,然后沿着前卫艺术的传统思想。

站在科技与艺术的十字路口,艺术在数字时代下呈现出怎样的演变?

2017年11月5日,首届世界人文生活方式大会暨有盐生活节在凤凰中心举办。大会现场,京东集团副总裁赵英明发表了主题演讲。

11月9日,贺寿昌先生应上海刘海粟美术馆邀请,举办他重步画坛的首次个人作品展《人在旅途》。

10月31日,由久事集团、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学院、解放日报、新民晚报联合主办的“百年交响–上海外滩百年历史变迁油画作品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开幕。

凤凰艺术 2017-12-29 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