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的链接 –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双年展

日 期 | 2018-01-25 ~ 2018-02-07 |
---|---|
城 市 | 上海 |
地 址 |
|
开 幕 式 | 2018/1/25 15:00 |
展览前言 |
总策展人语
四分之一世纪前,西子湖畔的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举办了“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双年展”,开创了新时代油画艺术创作的起点与高点。
今天,在这里呈现油画系现任教师最新的创作成果。这22位画家既是互相独立、差异的艺术生命体、又是互为依存的绘画家族共同体。这个家族自1928年建立的九十年来,一直领中国油画之风骚,并对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艺术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国立艺专──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在每个时代都荟萃了一批中国现当代卓有影响的艺术家,彰显其独特的创作力量。
这种力量源于这所坐落在湖光山色的自然风光、具有深厚的人文艺术精神和艺术创造力的高等艺术学府。这种原发的创造力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励硕出艺术史中众多的学术流派、艺术风格和艺术大家风范。它涵盖了整个中国当代造型绘画艺术史的各个重要节点和时代创造高点。
形象的链接是他们的艺术创造的态度与方法。由此他们形成各自艺术风格。这就链接出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与社会、时代、历史的文化链接,而这种链接又形成他们各自艺术的DNA生命形式。形象的链接是各位艺术家们在这种艺术生命链中对视觉的自我呈现与自我创造,展现出他们独自的肖像与形象。形成当代绘画一道风景线。
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和上海油画雕塑院主办,由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技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共同承办,井士剑教授担任策展人。展览同时将举办“东方画学与当代艺术问题”学术论坛和研讨会。
井士剑
2018年1月11日
历史命运的逡巡
翻开书架上的年表。与“8”相关的年份,充满记忆。2008年,美院80周年校庆,象山校园建成。1998年,美院分新文化、新中国、新时期三阶段进行历史梳理,一代青年艺者追蹑前辈足迹。1988年,我和一批年轻教师初次踏出国门,赴欧旅学。1978年,这是一个伟大的年份,“文革”闭锁了十年的大学校门,以考试录取的方式,向千百万青年洞开,迎来教育的春天,科学的春天,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的春天。我们正是从这里开始成长,经历沉睡校园一场又一场的苏醒,经历国门开放的惊喜与纠结,经历校园自我策动、自我组织的前卫运动,经历改革悸动与校园纪律的深层的冲突。这是我们扪心莫忘、记忆噎心的亲历,路漫漫其修远兮!如果将目光放得更远,历史上逢“8”的年头,对美院来说均是大年。1928年,国立艺术院创立,先是本科国画、西画、雕塑、图案四系开学,秋天研究生开学,翌年附中开学,这种完整的建制,宣告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教育体制揭开帷幕。1938年,日寇入侵,国家危亡,杭州与北平两地艺专会师沅陵,成立国立艺专。从此西迁长途成漂移的课堂,西南、西北的老庙古迹,到处是开启东方的教室。几乎整个中国的有为艺者都汇聚在这个洪流中,谱写博约弘毅、无问西东的艺术救亡的史诗。
岁月辗转,我们始终行走在美院美育担当、其命维新的谱系上。时光荏苒,我们又在每一次回想中感受历史召唤的力量。1992年秋,在美院画廊颇具前卫意味的空间里,油画系举办第一届教师作品双年展。油画在钢架与大玻璃的硬质空间里熠熠生光,去面对一个全球绘画式微的年代,面对现代艺术危机的冲刷。转眸之间,25年过去,四分之一个世纪,又一届双年展姗姗来迟。当年的附中生,看到第一届双年展而成长的一代,已经成了这次展览的主角。但是,在这历史的大跨度中,有一些东西没有变化,并隐隐升腾。这就是油画的现代性的追索,就是绘画的是其所是的诚意。这种追索与诚意交织着,形成美院艺者们真正的生命磨练。正是这种磨练始终铸造一代人的自信,绘画的自信。实际上,25年间,油画系举办过众多大型的群展和个展,这一次展览之所以又称双年展,是想在一个相当的空间里回望25年,梳理曾经的危机,展示坚守与拓展的信念。
上海,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祥地。1928年秋,初创的国立艺术院以艺术运动社的方式在上海举办大型展览,并坚持了数年。历史的尺度总是宽广浓厚的,今天,踏着90年的烽火痕迹,在上海油画院,在林风眠先生、吴大羽先生的归隐沉潜之地,我们举办展览,以期向一代先驱者致敬,向中国油画的播种之地致敬。也许,这才是历史的、命运的逡巡。
许江
上海油画雕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