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乙访谈:创作是记录时代的年轮
同样来自瑞士的瑞银集团(UBS)是巴塞尔艺博会最重要的赞助商之一。每年的巴塞尔艺博会期间,瑞银集团都会同场展出自己多年来的艺术珍藏,今年的瑞银贵宾厅展出了包括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肖恩·斯库里(Sean Skully)以及伊米·克诺贝尔(Imi Knoebel)等六位在极简主义和抽象领域中颇为重要的艺术家的作品。出现在邀请函上的明星展品是中国抽象艺术家丁乙的作品《十示 2006-3》。在本次媒体见面会现场,我们与丁乙就这一系列作品进行了简短的访谈。
©丁乙作品《十示 2006-3》
ARThing:作为这里唯一来自东方的艺术家,您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被瑞银收藏。
丁乙:东方不重要,重要的是新的理念的发展和实践。
在过去,比如八十年代,所有人的创作都是必须与现实联系起来的,都是在回答现实的问题,而丁乙作品中的这些符号则没有去回答什么问题,在他看来这就是这些的作品在当时的意义。今天已经不同过去,这些符号已不用回答什么问题了,也许这就是这些符号在现在的意义。
我们处于一个快速的城市化的进程中,荧光色的广泛运用,给我们带来了虚幻、不真实、强烈的刺激性,例如股市、广告,晚上的亮起的炫目的灯光,巨大人流……“十示”系列的作品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和感受而来。
所以这个系列全部以年代命名,共同构建了丁乙笔下记录这个时代的年轮。
ARThing:这个时代的急速变化为您的作品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丁乙:作品的尺寸吧,我现在的作品越来越大了(笑)。
作为一个上海籍艺术家,丁乙的工作室从80年代开始了不断地搬迁,搬了拆,拆了就又搬,所幸工作室是越来越大了,于是可以创作更大幅作品了,谈到这一点时,丁乙有着忍不住的感慨,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的冲击,犹然浮现眼前。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丁乙目前的作品创作主要是按场地状况进行,甚至具体到即将办展的每个不同的场馆,都会提前做成等比例缩小的模型,然后以此效果设计完成不同尺幅的作品。比如今年十月会在深圳举办的展览,也是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在考虑创作。
ARThing:我们注意到您一直在作材质上的各种尝试,有油画布丙烯、木板刀刻、纺织等等,您更喜欢哪一种呢?
丁乙:每一种都很喜欢,事实上我希望将几乎想得到的可以使用的所有材料,都纳入自己的创作中。
丁乙提到目前正在尝试的材料中有一种日本出产的纸张,类似皮纸那样有机理、有韧性的纸张,通常会用彩色水性铅笔、炭笔绘制,再加水,渲染出一些效果。还有一种是在安徽定制的特厚宣纸,因为他感觉厚的宣纸会更能表现出作品的质感。不过木板材料的作品创作还会延续下去。
ARThing:作为一名成功的艺术家和一位曾经的教师,您如何看待现在国内的艺术教育?
丁乙:感觉改革开放30年来,在教育上没有什么进展。
2007年,还任教于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丁乙曾组织复旦视觉传达学院全体学生赴德国参加了以先锋著称的卡塞尔文献展,而现在他已完全卸任教职。当前环境下,也许这样富于独立精神的教学探索已很难被谁复制了。
2018香港巴塞尔UBS媒体见面会现场 ©ARThing.org
©ARTh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