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以新媒体艺术的名义 (群展)
在场——以新媒体艺术的名义 (群展)
展览日期 | 2018年4月7日 - 2018年4月27日 |
---|---|
开幕时间 | 2018年4月7日, 星期六 |
展览馆 |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1号楼C区103 (中国 湖州市) |
策展人 | 陆蕾平 |
艺术家 | 曹澍、邓悦君、丁世伟、冯晨、郭熙、胡为一、蒋竹韵、郎粲、李明 b.1986、林科、刘国强 b.1988、陆垒、陆扬、苗颖、彭韫、邵一、王欣、吴珏辉、吴俊勇、易连、张鼎、张乐华、张辽源 |
主办方 |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中国 杭州市) |
文 陆蕾平
2001年,由许江院长首倡,中国新媒体艺术先锋张培力先生为学术带头人,中国美术学院划时代地创建了新媒体艺术中心;并于2003年开始招生,成为中国高校中第一个以新媒体艺术为教学方向的专业系科。近二十载耕耘,身为园丁的教师们,最欣慰的莫不过昔日幼苗蔚然成林。今天,“在场”的23位青年艺术家正展现这样一片青葱郁盛之林,自由而极富生命力地扎根、生长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土壤之中。作为国美新媒体艺术系建系以来毕业生的代表,他们曾幸运地系统受到当代艺术观念以及当代实验媒体艺术为方向的教育;而后,直面日益数字化、赛博化的社会与人生,能够继续从事艺术创作,并在当下保持活跃状态,甚至获得佳绩,这或许对他们来说,才是真正的“在场”。
在海德格尔的哲学中,“在场”(Anwesen[德])即显现的存在;更具体地说,“在场”是直接呈现在面前的事物,是“面向事物本身”,是经验的直接性、无遮蔽性和敞开性。以张培力、耿建翌等85新潮的先锋艺术实践者为精神领袖的新媒体艺术系,打破常规地聘以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当代艺术家为教师外援,带来了直接的、鲜活的、开放的艺术观念和经验。这种艺术教学的在场性,不是僵死的固持,而是流动中、变化中的坚守与开拓。再者,“在场”必然是在某个“场”、某个区域中“在着”,在场者必然要求他/她的立身之处。学生们在新媒体艺术的场域中相遇、交往、学习,自由、无蔽的场域给予其日后成为真正艺术家——即"在场"的可能性。这正是艺术教育之所以存在的运行之所——“林中空地”(Lichtung)。看上去有些乌托邦,然而这不正是自1928年起,林风眠、潘天寿等教育大家们在杭州国立艺专初建伊始即孜孜追求之本,亦是艺术院校存在之真正意义。
“在场:青年艺术家邀请展”于中国美术学院90周年大庆之际呈现,正是对十七年来新媒体艺术教学加以整体认识与判断并彰显其价值的机缘。展览中的五十余件艺术家自选作品,创作年代自2005年至2018年,涉及摄影、录像、网络、动画、声音、机械、互动装置等各种艺术媒介与形式,却自然地形成了地上与地下气质相异的两个展厅:游戏与狂欢、影院与工地、开放与私密交杂的广场空间;以及充满着数字虚拟、人工智能、电脑生化、颓废都市、魔幻主义等元素的赛博空间。这些作品的出场、在场及其方式,最终将我们推向一个新的世界、新的现实、新的美学。
2018年4月














艺术家 | 李明 b.1986、林科、张培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