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的数——谭勋个展 (个展)
展览日期 | 2018年11月8日 – 2019年5月10日 |
---|---|
开幕时间 | 2018年11月8日, 16:30, 星期四 |
展览馆 | OCAT浦江华侨城展区 (中国 上海市) |
策展人 | 卢征远、张未 |
艺术家 | 谭勋 |
主办方 | OCAT浦江华侨城展区 (中国 上海市) |
2006年中国艺术市场井喷,拍卖公司不停地把绘画的价格往上推,似乎所有的资金都在进入艺术圈,这是大家对艺术信心最足的时刻。在这个背景下,当时OCAT的创始人黄专找到我,与浦江华侨城的领导商谈,想要在这里做一个十年的艺术项目。因为上海浦江华侨城的特点就是两平方公里的房地产项目,计划是要开发十年。我们就以十年为一个节点,我做第一个开头,后面每年一个艺术家的展览。凑巧的是,我其实15年前(1992年)就有一个想法,想找一个地方做一个持续一生的艺术项目,浦江华侨城的空间特点给我了这个机会,于是就有了《偏离17.5度》的落地。
当时给项目起名叫“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我是第一个举办个展的艺术家。后来每年陆续有汪建伟、林天苗、谷文达、刘建华、爱德文·斯瓦克曼(Edwin Zwakman)、王广义、徐震没顶公司、姜杰、展望的展览举办。艺术家是每年换一个人,而我就每年从北京过来立一个铁柱体,作为《偏离17.5度》的年度持续。
到2015年,我跟黄专讨论,十年计划完成后,还要持续下去。黄专觉得后面十年应该更新换代,参展艺术家换代,策展人也换代。但到了第十年的时候黄专去世了,第十年的展览变成前边九个展览的回顾展,大家用回顾展的方式纪念黄专所做的贡献。
新十年的公共艺术计划,从2017年开始,找到新的策展人,并且增加了一个前缀叫“生长力”。意思是前面的十年,在浦江华侨城长起一片树林,后面新的十年里,要有新的树生长起来,变成一片森林。
2017年作为新十年“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的开头是《胎记——琴嘎个展》,跟当年上海的西岸博览会形成一个对比,跟华侨城这个地方的建筑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开始进行对话。
2018年作为“生长力——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的第二站,将展出谭勋个人作品展:“未知的数”。谭勋把“芥子园画谱”里面的树、石、山水等等作为符号,都用城市生活中废弃的“什物”给再现出来,别有一种“颓废美学”的意味。当这种“颓废美学”跟建筑与生活环境挂上钩,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去看他的展览现场。
学术主持:隋建国/文
2018年10月
近年来,谭勋更加敏感于现实,敏感于城市的扩张和高速发展带来的焦灼状态,无数个平凡的人和即将抛弃的物组合成了不断翻新的城市。城乡关系转换中铺天盖地的彩钢板,在钢筋水泥的环境中生长的野草,它们就铺陈在眼前却从未被真正看到,它们无时无刻不在与我们发生关系却又毫无存在感。但是谭勋看到了,正如意大利文艺批评家克罗齐所说“艺术家之所以是艺术家,是因为他能表现旁人只能隐约感觉或依稀瞥见而有不能见到的东西”。他以艺术家的敏感关注到最为现实而又不被看到的事物,再为其注入观念,以艺术家点石成金,化平凡为奇迹的能力召唤起观众的凝视。彩钢板作为城市中常见的临时性建筑材料,隐藏着城市扩张带来的外来人口问题,材料的临建状态正如现代生活中一部分游移不定的外来群体。经过谭勋的再创作,它们从城市补丁一般的平面立起来了,从二维到三维,一个维度的转变使彩钢板具有了纪念碑性,临时变为永恒,忽视变为凝视,废弃物变为艺术品。《彩虹》既是纪念碑也是“芥子园画谱”中的一块嶙峋有骨的山石,传统文化的艺术积淀又为作品增添了精神气度。它突兀耸立却又不是在刻意反抗什么,谭勋为它投入生命的神圣感,又保持中立的态度,它们只是伫立在那里,不赞扬,不讽刺,不卑不亢,获得观众的注目,呈现社会的现实,至于答案和明确的态度谭勋选择了让其留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彩虹》传达出来的观念留给观众进行超越形式的思考和无限的释义。
相对于坚硬的彩钢板,草更显得平凡而低调,或在野地蔓延,或在城市的夹缝中生长,在现实中似乎永远只可以是渺小而卑贱的。社会学上有“草芥” (草介)之意,专门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东西。“如泣草芥”是说如同扔掉小草那样无所谓,“视如草芥”则指把人看成小草一般的渺小。但在谭勋这里,存在就有它的意义,他发动身边的人在世界各地凝视一株野草,用非物质遗产为每一株草赋予有力的存在感,一株草就像一个平凡的人,一片草就像大千世界中的芸芸众生。谭勋的作品看似极简,但不是极简主义的冷静、理性的思维方式,他感性而又不偏激,介入现实之后对人性的报以关怀。将华侨城一片草坪置换为芜湖铁画工艺打造的艺术作品,置于美术馆空间进行展示,向观众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渺小是否就可以被忽视?平凡是否就等于没有力量?如果不是那又应该投以怎样的目光?
谭勋将在展览呈现对城市扩张带来的现实处境做出回应,光鲜的都市图景隐藏着冷落和遗弃,而艺术家通过个人的艺术语言,将无名之物以及背后所代表的无名群体给予尊重和重生的生长力。彩钢板从遗弃中重新召唤,寻常的野草在锻造中倔强地重生,无名的树木雕刻为富有山水意象的艺术品,在华侨城直面公共,在观众的注目下自顾不暇地生长。拆迁与建设、废料与锤炼、生存与冷落……艺术家用在地的方式向观众呈现了当下都市生存空间的严肃命题。
节选自《在一千座城市里凝视一株野草》
策展人:卢征远/文
2018年10月
寒冬已至。
历史一定会记住2018年。全世界在几年前的极速膨胀后,今天断崖般滑入泥潭。当下经济状况内外交困,整个社会陡然萎靡困顿,所闻所见哀鸿一片,所有行业都迎来了痛苦撕裂的结构调整期。市场喧闹中的盲目与苟且、弊端与泡沫正在大环境中被凌厉的清扫。人们脸上的疲惫神情,不只是因身体机能在资本激素中已被耗散榨干,更是浮现了陷入惶惑未知时的夜不能寐。
未知数,一切都还是未知的数。成数与变数,挣扎其间,也孕育于现在。这是本次“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的展览主题。这次生长力计划“未知的数”,我们选择与艺术家谭勋合作。他拥有一种对当下而言极具可贵的能力,善于用城市变迁过程中的废弃材料来创作艺术作品,让这些建筑废料能够在中国式的情感与非遗的精湛技艺中得到重生。这些主题不仅是中国当下发展的关隘,也是世界艺术近年来不断深刻反省的核心命题。
人间无常,生命沉浮。艺术家从生老病死的生命体验出发,在此触碰到了更大的社会的变迁。谭勋的作品可以称为一种独特的“中国式生态艺术”,作品具有一种高难度的平衡感——富于现代性,却不臣服于盲目,而植根中国式永续生活;源于中国意象,却不拘泥于传统,而拥有当代精神;直面当下社会发展的核心命题,却不沉沦于否定,而用面向未来的“回收”方法展现出巨大的能量。整个展览现场所搭建起来的,既是恍惚如中国式的山石园林,又是生态化的回收材料处理,并且最重要的——整个空间由当代的情感所完全填满。
身体的浮肿只因名利浮躁而导致的疲劳积水,社会的浮肿则因为资本潮水将理想浸泡到软弱无力——寒冬恰是祛腐生肌与杀邪孕育之时。因此,我们这次展览并不企图在绝望的火焰中平添一根柴火,而是希望公共艺术可以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救赎。从这个意义上讲,谭勋的作品与本次“未知的数”展览,不仅是一次公共艺术行为,也是一次文创再生行动,一次产业再生行动,用中国式的情感、回收的材料和古老的技艺在这个经济寒冬凝聚起一个未来的萌芽,用艺术所沉淀出的创造力推动整个社会的永续发展,为整个世界当前的困顿给出一个“中国式生态”的解决方案。
要摆脱装饰的简单,摆脱奇观的浪费,摆脱固步自封的学术套路,我们试图将公共艺术放置在超越艺术圈层的文创发展中以获得更广泛的价值,让艺术的公共性能够成为整个社会经济机器运转的马达。因而在本次展览现场所在的“oct文创区域”与经济空间所实施的公共艺术,不仅是一个持续了十二年的创造力实验场,还是一个从“荒芜到繁盛”解局的方法论现场。我们希望在展览中再次汇聚起一个更大的时间共同体,让更多人一起进入这一共享的时段中,用本次展览的“中国式生态艺术”作为一种对当前社会的拯救方式,来全面提升文化、经济乃至艺术本身持久永续的“生长力”。
“生长力——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未知的数——谭勋个展”展览前言
策展人:张未/文
201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