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 HEAT, POWER! (群展)

LIGHT, HEAT, POWER! (群展)

展览日期 2018年11月3日 - 2019年5月31日
开幕时间 2018年11月3日, 15:30, 星期六
展览馆 留下空间 (中国 上海市)
策展人 王子云
艺术家 陈抱阳、崔洁、葛宇路、胡为一、刘任、茅昊楠、王拓、王智一
主办方 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 (中国 深圳市)

LIGHT, HEAT, POWER! (群展)

“暮霭挟着薄雾笼罩了外白渡桥的高耸的钢架,电车驶过时,这钢架下横空架挂的电车线时时爆发出几朵碧绿的火花。从桥上向东望,可以看见浦东的洋栈像巨大的怪兽,蹲在暝色中,闪着千百只小眼睛似的灯火。向西望,叫人猛一惊的,是高高地装在一所洋房顶上而且异常庞大的霓虹电管广告,射出火一样的赤光和青燐似的绿焰: Light, Heat, Power! ”

——茅盾《子夜》1933年

承上引,展览名称“Light, Heat, Power!”,出自上世纪30年代,作家茅盾对上海的描述。《子夜》的开篇中,文学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通感的视觉空间,隔着年代的烟云,仿佛有一股升腾的潮水味扑面而来。不同与《双城记》开篇中那段分裂式的时代断言,《子夜》中的现代都市上海是充满魔幻色彩的“Light, Heat, Power!”,光鲜而混杂,崭新而闪耀,热闹而暗藏能量,如同这个城市的此时此刻。

同留下空间原有建筑的悠久历史一样,虽然有一条追述的时间线索可寻,但是展览并不是文献式的罗列出中国社会现代化历程中的切片。展览主题以经典文本为出发点,既是把作品叙事的刻度放在一个广阔的时空中,也是围绕此发散出星丛般的现场结构。Light-光(材质、形式、空间)包含在展览中艺术家以此为媒介方法和改造手段;Heat-热(能量、温度、狂热)是作品背后所关乎的社会/审美机制和现实境况的变化;Power-力(权力、力量、速度)指涉的不仅是历史动因和目的,也包含对当下信息爆发和加速感的回应。基于此,从具体的参展作品来说的话,王拓将用电子转银盐的视觉退却和温度感,来处理二十世纪上半叶不同时空中的图像文本;而崔洁对中国现代化热潮中建筑形式的研究,以雕塑和绘画来呈现她对空间和记忆的感知;刘任将展览筹备期间京沪深三地的报纸,在现场拼贴出抽象的形式和寓意;陈抱阳的作品以实时录屏和信息抓取的方式,关注虚拟世界的金融贸易和资本狂热;茅昊楠的作品是一个即时演算模拟器,利用计算程序将碎片式的图像,文字,声音进行一种逻辑的虚构和随机编排;葛宇路的作品以电话聊天的方式,将展览空间、人际交流和公共参与扭结在一起;胡为一的作品《我静静地等待光从身体穿过》,将重新以光为线索,从身体与空间的关系出发,在现场蜿蜒和穿过;王智一的户外作品,基于花园的镜面和窗户,构建链接和形式。

“Light, Heat, Power!” 将构建出艺术与多重现实的关系。展览主题背后的历史意识——即,在展览所能够丈量出的刻度中,“地理时间”缓慢如暗潮涌动,“社会时间”却如屋顶的马赛克拼贴,一层一层交叠于过往与展场、作品与空间、图像与信息之间,并生成新的互文关系。

不管是上海还是法租界,在全球文化的体系中从来都不缺乏传奇和故事,我们没必要旧戏重演,营造乏陈可新的想象。基于留下空间所处的位置和背景,此次展览如何建立记忆与当下的关联?如何在弥散的历史时间中找到一条展示的线索?如何在这一非白盒子的空间中,找到更为公共性的话语方式?如果从这些问题出发,一则参展艺术家更像是时间断章中,记忆的召集者。对于他们而言,“过去已不再是简单的记忆政治,也不再是一片待回归的土地(Arjun Appadurai)”。二则展览所选取的作品,内容涉及近代以来前后断续的片段,并从文学、建筑、摄影、绘画、雕塑、装置、新媒介等多角度展开的叙述,也包含图像考古与文本、身体与空间、人际沟通、虚拟货币、网络与日常等诸多观念元素。第三,参展艺术家的方案,大部分是基于现场勘察和主题探讨而后制作的作品,也有将旧作重置,在空间发生变化之后,激发出展示的意外和潜能。同时,展览也将围绕主题,发起相关内容的工作坊和讲座。

参与这次展览的多为中国新一代的年青艺术家。他们的工作跨越地域和时限,与国内外的艺术家均处于文化同质化和异质化的张力中。作为全球化现状中的散点与投射,他们的工作和一座城市(昔日民居)所包含的个体性和地域性,不能简单被理解为“对现在的怀旧(Fredric Jameson)”。关键是艺术家如何在此处境中,把握具有个体特质的经验和实践,并投身流动、交织、闪烁的当代时刻。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