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期:2024年03月26日—03月30日
时间:
开幕之夜
3月27日(星期三)下午4时至晚上8时
公众日
3月28日(星期四)下午2时至晚上8时
3月29日(星期五)下午2时至晚上8时
3月30日(星期六)下午1时至晚上7时
地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湾仔港湾道1号
2024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开幕,为期五天的展会汇集来自40个国家及地区的242间顶尖艺廊,遍及全城多个展演地点,参展艺廊数目相比2023年增加了66间,标志展会全面回归至疫情前规模。
本届展会面向公众积极开放的免费项目包括「与巴塞尔艺术展对话」的座谈会、「光映现场」的流动图像放映会、呈献具实验性项目的多功能开放平台「艺群汇集」,以及位于太古广场的大型装置艺术作品,以至与M+共同委约艺术家兼电影制作人杨福东创作、于M+幕墙上播放的场域特定流动图像作品《雍雀》……
每个板块都有其独特的亮点和看点。
本届香港巴塞尔会场的新媒体艺术
艺廊荟萃|Galleries
作为历届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板块汇集了全球顶尖艺廊的代表作品,形式涵盖画作、雕塑、绘画、装置、摄影作品、电影、录像及数字艺术等作品,观众可以一睹各地艺术风貌的精髓。
从今年的现场呈现看,装置类作品数量非常丰富,许多欧美画廊带来了当前合作艺术家的最优秀的作品。
亚洲视野|Insights
专注于亚洲艺术的这一板块,展示了亚洲艺术家的创新力和多样性。今年展会涌现了不少韩国、印度等地的优秀新锐,更立体呈现亚洲当代艺术的世界级水准,使观众有机会近距离感受亚洲当代艺术的蓬勃发展。
艺术探新|Discoveries
艺术探新板块致力于展示新锐艺术家和前沿艺术作品,为观众提供了探索艺术新趋势的窗口。今年的创新从技术回归于艺术本身,各家画廊精心打造的展场为观众们带来别样观展体验。
策展角落|Kabinett
策展角落由知名策展人精心策划,展出一系列主题性强、富有深意的艺术作品,聚焦亚洲的历史与当代个展,为观众提供了深入了解艺术背后故事的机会。本届展会特设33个项目,数量之多创下了展会历史纪录。
光映现场|Film
本届「光映现场」继续由知名策展人李振华策展,协同Nowness Asia以及香港非盈利组织「录映太奇」(Videotage),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八场合共33出由艺术家创作及以艺术家为主题的视频放映会,以及两场特别放映,致力于为观众创造一个沉浸式的观展体验,以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引导观众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精彩项目包括:由中国导演邱炯炯拍摄的《椒麻堂会》(2021 年),从一位著名川剧丑角的视角回顾了他的一生;《Sex》(2021年) 是德国艺术家 Anne Imhof 的首件以影片为主的作品。作品采用了她在2019年3月于泰特现代美术馆的同名表演中第一章节的影片 ,并在此基础之上加入了充满艺术家个性的黑暗视觉语言;《唔好意思迟咗复》(2021年)是由香港艺术家黄炳创作的单频动画录像,作品灵感来源于他的个人故事与日记。
由巴塞尔艺术展及M+委约创作,并由瑞银集团呈献,艺术家兼电影制作人杨福东全新场域的「建筑电影」——《雍雀》,这是一部黑白电影,穿插了香港海边村庄和夜间城市街道的场景,旨在唤起对1970至1990年代经典香港电影的怀旧感。《雍雀》被描述为一首短诗,糅合了香港的过去与现在,展现了不可预测的未来。本片自2024年3月22日起在M+艺术中心面对维多利亚海湾的临海幕墙放映,为游客和本地居民缔造了引人入胜的艺术体验,也是本届最引人关注的公众项目之一。
艺聚空间|Encounters
艺聚空间是一个多功能的互动空间,是专门为大型作品而设的策展展区,旨在促进艺术家、策展人和观众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本届「艺聚空间」由悉尼 Artspace 行政总监Alexie Glass-Kantor 一手打造,展出了16件大型装置作品 ,其中11件是特别为本届展会量身定制的,这一数量也创下了历史纪录,今天请随我们一一解读这些当代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吧。
本届的策展主题是:「I am a part of all that I have met」,这句话来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诗人丁尼生的长诗《尤利西斯》,意味着一个人的身份和性格是由他经历的人和事共同塑造的,也反映了尤利西斯对于探索和冒险的渴望:他不愿意停下脚步,他总会去追求新的世界和经历。
加贺温《Ukiyo-e(浮世绘)》2022-2023
以舞台形式呈现的多联画作《Ukiyo-e》取材自江户后期的小型歌舞伎剧场。受传统日本建筑风格影响,场景中加设榻榻米地板及纸灯笼。作品设计成极具风格的季节场景,并描绘了艺术家的另一个自我「Usacchi」(一只爱尔兰传说中经典的「pooka」兔子精灵),体现了他在日本和欧洲生活的经历。
Usacchi坐在金色庭中心的一张桌子前,被食物及象微加贺的已故母亲Kazuko的物件包围,母亲是他过往展开艺术交流的对象。作品连系了不同的意识状态。Usacchi夹起日本文化中象微逝者的茄子和青瓜。作品的构图和金色的背景板使人联想到画家伊藤若冲,以及18世纪日本画的京都琳派常用的绚烂背景,当时人们以此作为娱乐场地。
尤安·卡波特《岛屿(纯真)》2023
古巴艺术家尤安·卡波特的作品曾在古巴、欧洲和美国广泛展出,并参加了广受好评的群展《阿迪奥斯的乌托邦:古巴艺术中的梦想与骗局》,他以胶合板亚麻板上的油、钉子和鱼钩做成了黑色的海浪生动而富有力量。
吉提什·卡拉特的《风之研究(希尔伯特曲线)》意义深邃,三件的成品以风为媒介,引导火焰游走于艺术家的画作。每幅六米长的图画都由一条延伸的单线组成,形成了各种阶数希尔伯特曲线的复杂排列,这是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于1891年首次提出的空间填充分形形式。
艺术家逐小画出曲线,以突显希尔伯特曲线的重复性,每件成品皆由一条延绵伸回起点的单线构成。然后,卡拉特如进行仪式般将燃料覆盖到每条线上,然后燃起火焰,让微风引导其路径。这些痕迹记录了风与火之间的无声对话,揭示了艺术品中隐含数理、能量和协同作用
Naminapu Maymuru-White《Larrakitj森林》2024
这个以Larrakitj成的森林使人联想到雍古族(在全球的流动Larrakitj念柱的表面以黑、白、灰的赭石颜料呈现出闪闪发亮的图案。雍古族是居住在澳大利亚北领地东北阿纳姆地区的原住民。雍古艺术是一场有关抽象具表现方式的持续对话,述说了雍古族信奉的生命意义及与自然界的亲密联系,Naminapu Maymuru-White以柱上的绘描绘了自己所感受到的银河系,并传达了万物间的联系:星斗、水、天空、土地、河流、Larrakitj绘画仪式及艺术家的双手,艺术家通通不断流变的元素和宇宙来证明时间的流逝,印证我们所遇见的一切及存活的当下。
黎薇《很久很久以前》2020-2024
中国艺术家黎薇在作品《很久很久以前》创造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一群世界领导人离奇地转世为七岁的孩子。
据说七岁是人格完全成形的年龄,而长大成人则被认为是退化的开端。六个等身大小的超真实政客儿童模型穿戴整齐,以不同姿势被摆放在这个专门制作的游乐场中。
居住在香港的人必定觉得这个遍布城中的场景非常熟悉。最近,这些空间已经成为了监管、警觉及失去纯真之地。世界领导人的存在同样模糊,他们可能在游玩享乐,也可能正图谋不轨。当我们走进游乐场,游乐设施的感应器会被触发,人们开始遭受「鸟鸣」的攻击,这让人感到既荒谬又超现实,也令人进退两难,艺术家以野鸟的鸣叫警告我们全球政治并非儿戏。
加贺美健《The World of Ken Kagami》2024
《The World of Ken Kagami》是一场小型研调,结集了艺术家的多个创作。作品在一个摆放了加贺美健的小志作品和垃圾的舞台上进行,凸显了他在创作上的不同面向。展品包括由现成物件组成的早期雕塑,揭露了艺术家囤积的习惯。展品还有日常用品的雕塑和一系列以传统的青铜媒介、织物或塑料来创作的大便雕塑。
艺术家以幽默的手法表现城市中不协调的废弃物,以及他绘画的荒诞版本史努比及阿森一族等为卡通人物的小志作品。展览的重点是展会期间每日进行的表演,艺术家将免费为观众绘画自己想像中的漫画。
右:
特舍瑞恩·夏尔帕《天梯》2023-2024
《天梯》是一件全新制作的十米挂毯,作品描了一条时隐时现,盘旋而升的龙。特舍瑞恩·夏尔帕从传统的密宗图腾、符号、色彩及表现方式汲取灵感,以动态十足的漩涡圈形取代的鳞片,透通当代视角重新诠释了喜马拉雅地毯制作中的一个最常见的形象。
夏尔帕在多个作品中都采用了这种图案,象征了我们身处这个混沌世界中的无穷力量。
左:
康迪达·赫弗《康迪达·赫弗:浮现的消逝》2024
这件装置精心展示了康迪达·赫弗这20多年来在奥地利、法国、德国、意大利、墨西哥及俄罗斯各地中拍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剧院、大学和宫殿。这些照片的场景总是空无一人,只强调建筑物本身的庄严与精雕细琢。
不过,我们可以想像到这些空间作为历史文化中心人潮涌动的模样。赫弗的照片总是光线充足、色彩强烈,呈现了冷静客观、置身事外的纪录视角。
她长久以来所拍摄的图像定义了一种透过镜头创造的超然,甚至是抽象的凝视方式,与这些金碧辉煌的公共空间在不断更替间所乘载的复杂性形成鲜明对比。
麦影彤二《复制中的复制中的复制中的复制》2024
《复制中的复制中的复裂中的复制》是香港艺术家影彤二对抄袭文化和自己作品的三重戏谑。
第一重是德萨画廊在展位上展出麦影彤二的《美好家圈》三联画系列,作品运用了「模拟人生」游戏,虚构出难辨真假的爱与恶,然后影彤二找来淘宝上的画师绘制,在展位旁边,两个被复制的展位上下对叠,下半部分完整地复制了麦影彤二在德萨画廊展位中的作品,不过内里的三联画被简化为单幅画,而这个模拟展位所展示的其他作品则以马赛克处理。第三重是下方展位的镜像版本,但这个版本的展位残破不堪,充满霉菌,野草丛生、画作歪斜,观众只能揣测这是否200年后的艺术世界反乌托邦,或其实只是艺术家对表象本身嘲讽。
Catalina Swinburn《No Land: The Water Ceremony》2024
在Catalina Swinburn的装置《No Land: The WaterCeremony》中,五件巨型的编织纸斗篷像仪式守护者一样矗立在场内。作品以艺术家以往演出的剩余材料制成,这种犹如「宗教授予仪式」的过程重现了古老印加地区的圣地,及记忆中对水的感恩仪式。
在被称为「水仪式」的典礼中,神话和历史人物身穿着仪式礼服,将水从海中运送到安地斯山脉,颂赞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生存的元素。艺术家利用公共图书馆废弃的旧地图集及地图,精巧地裁剪出编织材料。通通繁复的手法,材料从精致的书页摇身一变为坚固得甚至像盔甲般的服装。编织物中的阶梯图形也使人联想到圣地遗址及安第斯文化中的传统布料,编织制作工序也体现了群体精神和女性的坚忍精神。
阿迪拉·苏莱曼的装置作品《当你受够天堂了》中三个悬挂的金属屏风由不锈钢裂的麻雀形金属配件紧扣而成。每件配件都采用手工锤压凸纹技术来打造,这种精妙的金属加工法既参考了卡拉奇当地的民间艺术「chamakpatti」,也参考了蒙兀儿皇室所用的精美银器。
屏风分隔了今生与来世,因为麻雀的死亡寓意着全新开始,或是死后进入天堂。以机关枪互相连接的乌爪也代表着我们因暴行而分离。每只雀鸟都为反复不断的暴力而献出生命,成为这些暴行的一场哀悼。作品提供了一个主动反思的空间,我们可以在里面面对尘世间的恐慌,思考饱受战争和死亡纷扰的现世。
与巴塞尔艺术展对话|Conversations
今年的巴塞尔艺术展的旗舰对谈项目「与巴塞尔艺术展对话」由资深艺术媒体人、巴塞尔亚洲编辑白慧怡策划,汇聚艺术界及其他界别最具启发性的人士,讨论当今文化界的热议话题。项目由白慧怡策划,将会举办11场对谈,探讨议题包括:如何建立一个纪录时代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艺术东京、以去西方中心化构造世界、艺术创作中探讨的新旧冷战、艺术家作为变革者、编织作为一种艺术手法、以及由Cem A.(即freeze_magazine)构思的Crit Club现场录像表演,辩论艺术领域中的难题等。
ARThing艺术活将对此版块进行跟踪报道。
艺文出版|Magazines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时尚出版商,在此以独立或团体形式展出其期刊出版物。将带给观众们独特的艺术体验。
高古轩展位|左:贾蔼力《如果你看见了普鲁士蓝》2024
右:曾梵志《无题》2022
豪瑟沃斯展位|曾梵志《无题》2022,这件作品曾于2023年 曾梵志洛杉矶首场个展:「Zeng Fanzhi」中展出
获泰特美术馆与现代汽车公司合作艺术项目「现代委托」2023年年度艺术家荣誉的加纳艺术家 El Anatsui得作品,其代表作品有:伦敦|TATE·涡轮大厅:红月背后
希克先生在展位观看宋永红及孙大量的作品
马轲充满戏剧感的《西游记》系列,2022
François Xavier Lalanne《河马一世》1968-1971
编辑:ARThing艺术活
摄影:teamARThing
@arthingorg
arthi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