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hing关注|从上海到纽约,时代转变引发画廊模式变革

艺术空间的搬迁和城市更新的互动,在上海西岸表现得尤为显著。这个曾经云集众多艺术机构,被视为艺术生态新样板的地方,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化。

随着城市规划的功能性加速更新,原有的「西岸文化艺术示范区」在高新科技产业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发展需求前已不再是宣传点,高密度的艺术空间布局不复持续的可能,一大批艺术空间选择以最后的展览和文化项目与这里告别。

 

西岸数字谷实景
上海西岸产业布局图,图自:westbund.com
上海西岸官方网站公布的产业布局图揭示了以艺术传媒、人工智能、金融科技、体育文娱、健康医疗等为主导的「西岸传媒港」「西岸数字谷」「西岸金融城」「西岸热力秀场」「西岸生命蓝湾」「西岸数智中心」六大产业集群,旨在打造一个多维度融合的产业生态系统。”一港一谷一城”“一场一湾一心”的结构设计策略,将这些产业集群通过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和现代金融的相互支持,形成产业链条。这一规划的实施,旨在加速上海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同时凸显其卓越的水岸特色。
 

这一现象不是特例,北京798,还是伦敦东区、纽约soho等大型艺术区都有过类似的发展历程,都是首先用极优惠的条件将艺术家和机构吸引到新建区块,然后改为对城市有更大利益的商业用途。至此,距西岸作为艺术地标崛起正好十年。

 

而这次不同的是,经过这次大规模拆撤之后,有的艺术空间搬家到别处,而有的空间则选择按下暂停键。

 
香格纳画廊告别展《苏畅:让时间穿过》展览现场,2024,图自:香格纳画廊
 

2024年6月15日,随着乔空间顶篷被拆除,阳光直射在张恩利老师当年现场创作的空间绘画上,这件存在了8年的作品,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如此情景下被呈现。图自:乔空间,摄影:杨福东

 

2024 年 6 月 15 日为池社在上海西岸的最后时间,艺术家张培力以这一时间为材料呈现其最新作品——“最后期限”。作品将于 6 月 12 日启动拖拽模式,6 月 15 日下午四点启动碰撞模式,至六点结束后拆除,展览仅短暂地持续四天。

 

AIKE画廊,“本来无一”展览现场,2024,图自:AIKE画廊
由于西岸艺术示范区规划调整,AIKE画廊提前于2024年6月7日结束展览。

 

“王宁德:大洪水”展览现场,2024,图自:东画廊
水的浸没和流动表明了这个世界不是空的,空间可以被无限地占据,而在终了之时,在所有的一切都逝去之后,世界并非毫无意义。在此意义上,它构成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自足的世界,成为宇宙间作为一个整体的演化场的隐喻。

 

香格纳画廊重新选择同城的M50空间作为主空间,由知名藏家乔志兵创办的乔空间、薛冰创办的池社并不那么迫切地需要一个接续的实体空间;

而作为艺术咨询公司的附属空间,施金乐创立的P.art Group&P.art Lab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例外,在西岸短短两年的驻留期间,这里以「金木水火土」为主题举办了多场展览。以“土”为主题的最后告别展中,他们邀请建筑师梁琛在建筑顶部开启了一个洞,让沙子慢慢落下灌满展厅。以此象征性地表达着变迁与重生。创始人施金乐对搬迁秉持着乐观开放的态度:这次拆迁也是一个机会,也许预示着新空间和新故事的可能性。如今,P.art Group&P.art Lab仍以专业艺术咨询的身份参与着其他艺术项目的合作。

但一些以展览为主的中小型画廊,离开西岸后是很难找到合适的替代方案,同类的艺术群落是否还有可能重聚,亦是未知。

艺术生态的流失仿佛是城市现代化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副作用,我们很难去定义这是艺术生态的衰退,还是仅仅就是一种自然的城市更新过程。这种变迁不仅是地理上的转移,更是一种文化生态的重塑。

 

西岸文化艺术示范区的变迁,也是全球一线城市艺术生态发展的一个缩影。如果说画廊业的诞生源于西方百年前贵族私有空间的展示传统,这一次次随时代而至的转型,则是环球同此凉热。

 

近年来,欧美画廊的关闭不算罕见。近日,纽约老牌艺术机构Mitchell-Innes & Nash画廊也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宣布关闭其位于切尔西区的画廊空间,同时由展示型的画廊模式转向基于项目的咨询模式。

这家画廊由曾任苏富比高管的Mitchell-Innes & Nash夫妇创立于1996年,以其在艺术界的卓越地位和影响力而闻名。画廊从上东区起步,2005年迁至切尔西区,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展示窗口。其旗下艺术家包括Jean Arp、Alberto Burri等,不仅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在各级市场上备受追捧。

 

如果说被迫撤离西岸艺术区的机构更多是城市更新的代价,Mitchell-Innes & Nash画廊模式的转型更是一个基于经济因素的选择。本次官宣转型标志着艺术市场运作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这不仅是对当前艺术市场数字化和全球趋势的适应,也是对艺术机构运营模式的一次大胆创新。仿佛再进一步的明确:画廊的核心资产从来不是实体的空间。

尤其是在疫情之后,数字化技术和交易方式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线上展览和虚拟体验的接受度提高,都预示着艺术市场将开启对灵活性和创新的急切需求。而对手握众多艺术资产的画廊主而言,从头梳理自我角色的定位和业务模式,也许能将客群所需的专业能力和对一级二级市场的影响力发挥到最大

 

艺术与城市的关系值得被重新审视,深入思考如何在此变化中寻找新的生长点,也许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进一步适应城市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Mitchell-Innes & Nash画廊转型声明(附:中文版)

尊敬的艺术界同仁及朋友们,
‍今天,我们正式向大家宣布,在经过近三十年的艺术家代理和展览合作的历史之后,Mitchell-Innes & Nash即将迎来新的篇章——从传统的画廊模式转型为一个以项目为核心的咨询机构。未来,我们将采用全新的工作模式,与精选的一级市场艺术家及其资产进行深入合作,为个人藏家和基金会提供专业的艺术咨询服务,并在一级市场与二级艺术市场上进行艺术代理服务。
自1996年成立以来,Mitchell-Innes & Nash 有幸地代表众多杰出的艺术家,并在上东区和西切尔西区的展览空间举办了逾200场展览,将艺术家们的作品推广至全球各地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之中,并积极支持了诸多美术馆艺术展。我们由衷感谢那些信任我们、合作我们的艺术家们,正是他们激发了我们对艺术的无限热情。我们期待着在下一个阶段,以不同的方式继续为艺术家们提供支持。
同时,我们也要向我们的画廊团队表达诚挚的感谢,是他们的共同努力让无数展览和艺术博览会得以成功举办。我们还要感谢那些来自全球的,与我们一样对艺术家充满热情的藏家和策展人。很高兴在这个艺术空间里迎接过来自世界各地的访客,这令这段历程更加意义非凡。
接下来,我们将利用这个夏天为艺术家和员工提供过渡时期的支持,并在未来几个月内分享我们在曼哈顿的新计划和新地点。
此致
夏安
诚挚的
Lucy和David
 
Lucy Mitchell-Innes和David Nash夫妇
图自:Mitchell-Innes & Nash
综合编译:teamARThing
除注明外,图自网络 
@arthingorg
arthing@126.com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