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地带
Contact Zone
展期:2024年08月03日—09月16日
策展人:陆向怡、韩雅俐
艺术家:何可人、江上越(Etsu Egami)、李百舸、吕慧瑶、宁晓颖、饶维懿、苏昱铭、吴晶玉(Jade Ching-Yuk Ng)、谢玄玄、闫镜州、杨一凡、郑丰林
地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总部空间)|北京市顺义区金航东路3号院B5号楼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于2024年8月3日至9月16日在北京总部空间呈现中国青年艺术家群展“接触地带”。本次展览由陆向怡、韩雅俐策划,展出何可人、江上越(Etsu Egami)、李百舸、吕慧瑶、宁晓颖、饶维懿、苏昱铭、吴晶玉(Jade Ching-Yuk Ng)、谢玄玄、闫镜州、杨一凡、郑丰林这12位艺术家的40余件新近绘画作品。
接触地带的概念由玛丽·路易斯·普拉特(Mary Louise Pratt)提出,用来描述不同文化在特定社会空间中的相遇、交流及潜在冲突。人类学家詹姆斯·克利福德(James Clifford)进一步扩展了这一概念,应用于旅行和文化接触的观察中,提出了“接触视角”(contact perspective)的理论,强调个体在与他者的互动中构建自我认同的动态过程。特别是在全球化和网络时代,“接触地带”早已不再局限于具体可感的地理空间,而是延伸至更多的跨文化行为(transculturation),细化至差异性背景下形成的艺术前沿地带——一个充满互动与异质性的公共展示空间——这里是一个身份认同的重构场所,这里是一个充满了越轨的可能性场域;这里是一个个体与他者的持续接触地带……这里将展出12位青年艺术家的逾40件作品,借此重新思考和定义自身的文化身份,强调在多元环境下艺术家共存、互动、彼此勾连的创作实践,探讨接触地带中绘画面貌的丰富性。以此次展览为例,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三条线索:符码性景观(semiotic landscape)、支配性凝视(dominant gaze)、审美化风景(aestheticized landscape)。
“符码性景观”用来描述特定文化或社会环境中符号和象征的集合,通过绘画视觉语言回应后网络时代图像泛滥所造成的困扰,叙事性绘画背后对可能存在的自我身份与价值的思考,以及集体经验下画面符号能指与所指关系的勾连与断裂。
在饶维懿、何可人、杨一凡、李百舸和吕慧瑶的作品中,既有图像与文学的对话,也有对身份建构、家庭记忆以及新闻影像的反思。他们将绘画的本质首先根植于对绘画性的探索,其次尝试从中寻求思辨的逻辑性与时代性,并进一步深入辩证地探寻观念与形式间的有机关系。
其次,“支配性凝视”着重探讨了对自我经验的描述,在苏昱铭、郑丰林、吴晶玉、江上越和闫镜州的作品中,或是通过自画像的方式展示他人凝视下的自我塑造;或是以观看为出发点,在特定环境中构建主体想象;或是以流动书写的方式,在“我”与“众”之间展现出折叠与交融的关系。
第三部分“审美化风景”通过宁晓颖和谢玄玄的作品,呈现了戏剧性场景与现实之间的碰撞,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日常奇观。
诚然,接触地带无处不在,它打破了文化的物理边界,使艺术、语言、习俗等成为文化碰撞的场域。每个个体都在构建属于自己的翻译机制,将异质文化符号转化为自身的语言。这不仅是跨文化的自然反应,也是对现实和历史的真实反馈。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总部在成立两周年之际,以“接触地带”为主题,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了展示和探索的空间,以承载多样的个体声音。
Contact Zone explores cultural encounters and conflicts through the works of 12 young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