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班味剧场:如何更好地工作——新绎美术馆青策大奖项目

新绎美术馆首届青年策展项目 Young Curator Project

班味剧场:如何更好地工作
Nine-to-Five Theater: How to Work Better

展期:2024年09月14日—11月13日

主办:新绎美术馆

策展人:张嘉伟

艺术家:

胡伟、林博彦、彭文彪、一米、任一飞、袁可如、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松郎、卡葳塔·瓦塔娜嫣恩、谢燚、徐正月、张聪聪、赵邦、朱冰心、zzyw(汪洋&漆贞贞)、李茜霖、刘宗鹰、李骄阳(“下海”项目组)

策展执行:申玉亭

展陈设计:欧阳彤

视觉设计:舒克

地点:新绎美术馆|河北省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源道与新开路交叉口南300米

 

 

1930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预言:在接下来的百年内,随着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持续发展,人类将逐渐摆脱物质匮乏的困扰。届时,「工作」的意义可能会更多地转向非经济目的,人们每天可能只需要工作三个小时,或者完全不需要。如何管理闲暇时间,以及如何更好地享受生活,将成为人们所面临的新挑战。

展览的副标题「How to Work Better」引自艺术家组合彼得·费茨利和大卫·威斯的同名作品,源于他们在泰国一家陶瓷工厂发现的告示。该告示通过10条鸡汤式的话语教导工人提高工作效率。与他们相似的,本次参展的艺术家们介入到不同的社会生产活动中,他们对话真实的个体,将事件、身影和声音转化为表达的语料,并进一步成为他们艺术劳动的结果,为「工作」投入一束时而浪漫,时而关切的目光。

展览以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30年对未来工作的预言为出发点,反思在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背景下,人类是否真正摆脱了物质层面的困扰,并通过一系列直觉式的提问引发思考:

如果我们必须工作,如何才能更好地工作?

「班味剧场:如何更好地工作」起始于这些直觉式的问题。以「剧场」作为概念与空间的主线,分为六个幕章,从最初对人类生产力革新的叙述,逐步深入探讨工作管理、工作伦理、人类自我激励与个人追求等议题,再到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工作模式,全面剖析工作议题。特别加入对众包经济的探讨,展现时代新变,最终指向对未来工作模式的质询。

640
640-13
640-11

展览共呈现14组艺术家的影音装置、摄影、游戏和表演记录,试图引导观众在剧场式的互动体验中,思辨现代社会中多样的劳动关系与多元价值判断,在玩乐与学术批判之间寻找平衡。参与者们可以在“小剧场”中寻找线索并作出选择,探索自八十年代至今不同产业的工作动机和模式,在多种劳动关系与多元价值判断的流动现代社会中,试解不断向内演化的当代工作迷局。

展览尾声,彩虹合唱团的《感觉身体被掏空》作为点睛之笔,既映照现实,又寄予希望。

640-12

第一幕章|候场,城乡之变
Waiting in the Wings, a Change of Urban and Rural

在人类数十万年的漫长历史之中,以「工作」为伴的生活只占据一瞬,人类已完成的工作微不足道。然而当我们把尺度缩小,便会认为人类总是在迈向一个又一个全新阶段——生产力的提升与生产方式的变革,使人们从乡村涌向城市,血缘纽带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在生产线上紧密相连的陌生人。街头巷尾、厂房内外,人们热议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关于劳动的新篇章正要启幕。

640-1

640-2

640-14

640-15

zzyw(汪洋 & 漆贞贞)、李茜霖、刘宗鹰、李骄阳《下海》点击互动游戏、影像装置,尺寸可变,2023,现场摄影:teamARThing

《下海》游戏静帧,图自:新绎美术馆

《下海》是一款像素风格叙事游戏。故事发生在九十年代的中国北方某工业城镇,讲述中学生小康在公共澡堂打工的经历。澡堂是当地居民最常聚集休闲的场所,也是信息交流的重要场域。小康在这里与各种各样的人互动,潜移默化地受到他们的影响。游戏试图捕捉当时的私密故事,创造一个受现代化浸染的、既熟悉又奇幻的昨日世界。这是该团队的首款传统叙事游戏, 旨在探讨经济逐渐繁荣的过程中, 个体会经历的新奇情感。这种复杂的成长、变化和自我发现的经历,成为了后改革开放时期的生活体验。

彭文彪、一米《彩云追月》2022年,图像、文本、影音装置,尺寸可变,现场摄影:teamARThing
《彩云追月》是一件沉浸式装置作品,由工厂宿舍场景和散落其间的七件影像、声音及综合材料作品组成,讲述了顺德制衣厂女工阿云的故事。白天,她是流水线旁的吴彩云;下班后,化身为网络上的“小月月”。观众可在场景中漫游,通过日记、影音和道具,拼凑并还原阿云的生活故事与精神寄托。这些故事源于艺术家调查的多个真实事件的结合,通过虚实交错的场景体验,探讨“异乡”与“家乡”、“线上”与“线下”,以及这一群体所面临的真实困境与矛盾。

640-25

谢燚《罗密欧与朱丽叶》2015年,音箱及支架、显示器及支架、椅子、三频影像(黑白、有声),尺寸可变,现场摄影:teamARThing
在流动的星空下,音频被分为左右两组,缓缓地向观众讲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罗密欧”和“朱丽叶”是谢燚在东莞工厂找到的两名拥有英文名的工人,背景中的星空则由拍摄的传送带影像转化而成。左边的6个音箱播放着艺术家与罗密欧和他5位工友的对话,右边则播放着他与朱丽叶等4人的对话。谢燚删去了自己的声音,将工人的讲述编辑成一个新的故事,时而真实,时而难以置信。他们谈论着工作、爱情、梦想和未来,现实与虚构的融合让人难以分辨,然而这些故事确实发生过,源自资本和劳动力流动中的每一个真实个体。

640-26

谢燚《被塑造的色块》2015年,摄影,艺术微喷于广告喷绘布,尺寸可变,现场摄影:teamARThing
《被塑造的色块》源自艺术家在工厂中捕捉到的图像局部。通过有意消除透视关系与具象形象,谢燚利用相机将现实中的物品转化为色块和几何形状。在保留抽象美学的同时,大画幅相机的使用让作品透露出更多真实的细节。使得这些看似抽象绘画的作品呈现出现实工作流程中的一个个瞬间,让观者在色彩与形状的对话中察觉到现实的回响。

640-3

640-4
袁可如《螺蛳壳里做秀场》2023年,江浙沪地图、织物、单频影像(彩色,有声) 尺寸可变,13分51秒,现场摄影:teamARThing

“螺蛳壳里做秀场”这个名字源自俗语“螺蛳壳里做道场”,意为在有限的空间中大有作为。

项目起源于袁可如的家庭叙事:她的外婆年轻时经常往返于上海和萧山,挨家挨户地收集羽绒原料,建立起一种由材料串联、跨越城市边界的面对面人际网络。该影像由袁可如邀请的五位阿姨的现场表演记录,以及阿姨们对其纺织业从业经历的口述历史共同构成,被投影在一张以江浙沪地图为原型的织物作品上。

表演中,阿姨们通过肢体动作重现了她们出摊、量体、织布、制衣等工作片段,从语言和身体经验重现对于家庭手工业的工作记忆。

640-27

第二幕章|剧目:摩登时代

Opera:Modern Times

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了“动作研究”,通过计算得出最高效的标准工作动作。劳动者化为生产机器的微小齿轮,不仅无法享有劳动成果,也失去了对于工作过程的控制。人们如同《摩登时代》中卓别林饰演的角色,日复一日地拧紧着每一个螺丝帽,在机械化的劳动中逐渐失去了光彩。

640-5
640-28

640-29

张聪聪《Keeper》影像(彩色,有声)、PoseNet算法,7’21”,2020,图自:新绎美术馆

参照运动健身软件 Keep 的图像和训练方法,张聪聪为不同劳动生产中的动作设计了一套标准化参数,包括粘贴标签、打包运输、芯片安装、点按鼠标等。正如重复且精准的训练动作可以帮助人们达成理想的身材,标准化的工作姿势也能够将劳动效率最大化,将人异化为一个劳动机器。艺术家还通过姿势识别算法实时监控影像中的表演,画面中不断出现错误提示,它们或是源于表演者出现的动作不规范,或是源于机器出现的识别错误。

640-30

卡葳塔·瓦塔娜嫣恩《被家务化》2020年,现场表演记录,12分42秒,现场摄影:teamARThing
《天平Ⅱ》2015年,单频影像(彩色、有声),2分46秒
《吸尘1(卧室)》2021年,单频影像(彩色、有声),10分43秒
《印刷》2018年,单频影像(彩色、有声),6分29秒
《盥洗》2020年,单频影像(彩色、有声),5分30秒
卡葳塔·瓦塔娜嫣恩关注女性在家庭生活和体力劳动中的角色,运用行为表演的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挑战身体极限并具有美学探索的实验。在作品鲜艳的荧光色调下,艺术家不断重复对劳动的演绎,展示出女性身份与其周遭环境之间复杂而细腻的关系。本次展览我们展出了不同系列的四组作品,呈现了她使用“身体作为物体”的表演方式对不同劳动形式及人类生存状态的批判式思考,同时展出了她2020年在曼谷当代艺术博物馆个展“被家务化”的现场表演记录。

640-6

松郎《被鸭迫者剧场》2019年,行为、影像(彩色、有声),2分钟,图自:新绎美术馆

640-31

(左)松郎《被鸭迫者剧场》2019年,行为、影像(彩色、有声),2分钟

城中村的路面总是凹凸不平,与周围城市的平坦马路形成鲜明对比。松郎在居民用来补平地面的破旧地毯下藏了一些橡胶鸭子,路人经过时踩到它们,传来一阵被压迫的尖叫声。

(右)松郎《靠土豆行走的女人》2019年,行为、影像(彩色、有声),9分06秒

甘肃白银市宽沟村的大部分女性劳动力以挖土豆为生。每天凌晨四点,她们坐上去种植兵团的卡车,挖一整天土豆,所得报酬不到一百元。回到家后,她们继续以土豆充饥。松郎脚踩着从土地里挖出的两颗土豆,在这条去挖土豆的必经之路上,艰难地向前挪动。

现场摄影:teamARThing

640-32

(左)松郎《你才是糖,甜到忧伤》2019年,摄影,34×60厘米,现场摄影:teamARThing
银河大厦是西安市一座废弃了12年的烂尾楼,天台上有一些不知道作何用途的水泥墩子,边长约35厘米,看上去像蛋糕。松郎请了一位蛋糕师傅。在其中一个水泥墩子上裱满了奶油花。
640-7

松郎《希望的田野上》2019年,摄影,34×60厘米,图自:新绎美术馆

在城市生活的压力之下,一些人对土地与农业生活似乎抱有一种诗意的想象。然而,松郎多次前往关中平原的小麦生产农村地区,发现对于务农人员来说,与这种土地情怀相比,进城打工的好处更为实际,此时的耕种更像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在麦收的季节,松郎在秦岭山脚下的麦田里“种”了一片与小麦等高、易爆的粉红色气球。

640-33

第三幕章|在幕间循环

Cycle in Intervals

一位进步主义者或许会相信,人类社会将随着时间发展不断优化。然而,这种乐观的预期难以验证,甚至掩盖了现实中的残酷,使得人的境遇常常陷入循环。在人类历史的剧目之间,我们似乎看到了回转的命运:他们是如此地坚定不移,为了实现“美好生活”的目标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不惜走上一条相反的道路。

640-34
胡伟《父亲:“明天不要再去跟老板叫板,先想想他到底要什么。”》三频影像装置、丙烯印字,25’22”,2018,现场摄影:teamARThing

该作品标题源自法国电影《人力资源》中一对父子关于工作的争执。在胡伟的作品中,人物独白不断交错,分别来自一位自由职业者、一位游戏动画设计师和一位负债的白领。他们或在“自由”中迷失方向,或在过度工作中寻得片刻满足,或因债务被资本与数字牢牢束缚。胡伟通过影片将“自我资本与治愈”,“爱的经济化”,以及“债务与数字身体”三种现象引向劳伦·贝兰特提出的“残酷的乐观”。这一概念揭示了许多人依赖的“乐观对象”,如事业成功、爱情和生活稳定等,但这些目标往往难以实现,不仅无法带来真正的满足,反而逐渐将人引向失望与痛苦的深渊。

640-8

任一飞《外卖计划》2020-2021年,社会介入、图像、文本、多频影像,尺寸可变,现场摄影:teamARThing

任一飞《外卖计划》2020-2021年,社会介入、图像、文本、多频影像,尺寸可变,图自:新绎美术馆

《外卖计划》是一场针对外卖议题所进行的社会性艺术实践,项目试图通过参与、介入、合作的方式,与外卖行业各节点的工作者已及社会各领域的人员共同进行艺术生产。

现已进行了《骑手餐箱广告位租赁》、《城中村大飘客——骑手运动会》、《村中夜谈》(一、二)三个子项目,并正在持续进行中。

640-35

640-36
640-37

袁可如《关于“不在其位”的几种》2022年,四频影像装置,从下至上:《电影课》,11分钟;《皮肤衣》,6分30秒;《美发!美发!》,6分27秒;《Makeup美术馆!》,5分30秒,图自:新绎美术馆,现场摄影:teamARThing

在这组影像中,袁可如将商业园区中的工作人员从其原有的空间中抽离,放置到不同的场景中继续重复他们工作的具体动作:瑜伽老师在电影院中训练、按摩师在服装店中为店员按摩、理发师在地下车库为保洁阿姨理发、美术馆的安保人员们在化妆品店里看护商品。不管是对于他们自己还是观者,日常的熟悉感都会有所消解,反而变得突兀和景观化。这种超出经验的感受也许是矛盾和戏谑的,也可能是浪漫和诗意的。

640-38

第四幕章|剧目:玩乐时间

Opera: Play Time

在人类早期历史上,一位熟练的猎人只需工作4个小时即可满足一天所需,剩下的时间则交给无聊;进入农耕时期后,当一片土地能够养活的人数超越了耕者的人数,少数人便拥有了玩乐的特权。现代人无需为饱腹奔忙,但他们不敢玩乐,也拒绝无聊。他们将工作视为美德,牺牲闲散以满足欲望。

640-39

640-40

赵邦《上班摸鱼是一种对资本主义的抵抗方式吗?》2021年,切割贴纸、垃圾桶、A4纸,尺寸可变,现场摄影:teamARThing

作为一名困于办公室的白领,电脑前终日久坐并饱食鸡汤与画饼,身体健康严重受到威胁,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明确指出,每年有200多万人因为久坐,缺乏足够锻炼而患上各类疾病,最终导致死亡。运动,运动啊,生命在于运动我的朋友!无论你是否致力于开展对资本主义的抵抗事业,你都应多加运动以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拿起纸张,揉搓成团,瞄准、投射,膝盖弯曲手臂舒展,享受片刻荒废与虚度的美好时光,因为马克思预言:资本主义必将灭亡。

赵邦《界面寺》,屏幕表演,15’50”,2019–2020,图自:新绎美术馆
当需要专心工作时,所有与工作无关的事物似乎都变得格外吸引人——无论是屏幕上的污渍,许久未收拾的房间,还是窗外的微弱声响。赵邦的系列作品以mac系统的电脑屏幕为媒介,在桌面和程序间游走,使用画笔和选框作为表演道具。操作者似乎无心工作,在无聊中寻找乐趣:点燃蜡烛、照亮森林,通过反复上传视频来收集视频平台的标志。这是一次无意的、每个工作日下午都会出现的小小走神,也是繁忙工作中难得的一刻放松。

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中,“社畜文化”成为当代职场青年的一种话语策略,它代表着当代青年认清现实后的退缩式反抗。人们开始乐于从“社畜”和打工人这样的词语上建立身份认同,“社畜”现象便成为社会共鸣。作品以“社畜生态圈”这一概念切入,基于DISC测评这一识别不同人才风格的理论,把“社畜”物种群体进行了细分,按性格、特长、习性等要素做划分,总结归纳为8种典型职场动物,以IP创作的手段从诙谐自嘲的角度探讨现代职场生活。“社畜”蕴含着年轻职场人对现实生活不满的抱怨、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还有权衡利弊之后只好自嘲的可爱。

640-47

第五幕章|剧目:银翼杀手 

Opera: Blade Runπer

1995年,微软公司在推广 Windows 95 时,使用了一句极具广阔视野与雄心的标语——“Where Do You Want To Go Today?”(今天你想去哪里?)。当时,电脑操作系统的界面宛如一扇窗户,指引人们进入辽阔的全球互联网世界。为人们描绘了全球通信的美好前景。然而如今,在林博彦的同名作品中,这扇窗户如今似乎已成为背后劳动者了解世界的唯一出口。数字工人被限定在窗内,而强大的全球资本则在窗外,无法触及,却掌控着一切。

这系列的照片拍摄于2021年,背景为隔离酒店房间的窗外,窗内粘贴的是当年Windows 95的客户信息登记卡。

640-48

640-49

640-9
林博彦《你今天想到哪里去?(薄暮) 》,现场摄影:teamARThing

 

林博彦《没想到这就是未来》,多频影像(彩色、有声),26’48”,2022,艺术家和Vanguard画廊惠允

该作品分为三个章节:
640-50
第一章节中,艺术家收集了网络零工的自述,将他们的工作图像化,为这些被忽视的隐形劳动建立虚拟纪念所;
640-51
第二章节转向林博彦的电脑桌面,以更立体的视角探讨艺术家与这些工人的关系,并引用了微软早期宣传材料,回顾互联网初期的宏伟愿景;
640-52
从1995年的Windows操作系统宣传图像转至今天网络零工的窗外景色,林博彦在第三章节中通过拍摄和访问的任务,提问“你今天想去哪里?”浏览器的窗口起初被视为通往世界的入口,此刻却成为了他们逃离工作场所的出口。
640-53
林博彦《人类劳动力的高速公路》,2022年,多频影像(彩色、有声),16分37秒,现场摄影:teamARThing

 

艺术家通过亚马逊的众包平台Mechanical Turk发布任务。选择接受此工作的网络众包工人需完成以下动作:将正在使用的显示器关闭,将手机摄像头对准屏幕,然后缓慢后退,直至摄像头能够拍摄到整个屏幕及其所处的工作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工人的形象也会反射在黑色的屏幕上。这些视频可以被看作为这些⽹络⼯⼈的多层肖像:我们不仅看到了他们的⼯作桌和房间,还看到了他们幽灵般的剪影,从物理细节(指纹、划痕、灰尘等)的特写镜头中浮现出来。

随着人工智能和算法快速取代传统工作岗位,数字零工与众包经济也应运而生——机器管理着人类,而人类则在补足机器做不到的事情。在反乌托邦电影所描述的“技术失控”尚未成真之时,一个更为复杂且依赖人机协作的未来已经来到。

640-54
徐正月作品《迁云》2021-2022,现场摄影:teamARThing

人和技术关系是导演徐正月在生活和创作中一直关注的议题。新技术变革下,人工智能和算法已悄然而迅速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他希望重新思考“智能”背后的“人工”是什么,以及新技术迅速更迭下,人面临着何种处境。2021年秋季,徐正月开始在贵州和河南进行现场调研,2022年完成影片创作。

《迁云》关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展背后的数据标注产业和劳动结构改变。标注员在海量数据中机械的驯化那些未来将代替他们的智能机器,人的身体和意识在茫茫的虚拟数据中迷惘;同时,影片也从身体和精神、技术、劳动、自然地质和科技基建多视角探寻复杂的内在关联,观察当下将物质世界迁移至云端的演变现场。

640-11

640-57

第六幕章|尾声

Epilogue

对“劳动异化”“资本压榨”“消费诱惑”和“过量肯定”进行歇斯底里地批判,是否能够真的改变人类的处境?这些恶魔确实掏空了我们的身体,并让人感到无力反抗。当我们面对“如何更好地工作”这一问题时,也许每个人都有必要暂时停下脚步,看清现状,直面现实,理清自己为何而辛苦,苦中是否依然能够作乐?

640-12
640-58

640-59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感觉身体被掏空》音乐表演影像,5’48”,2016,现场摄影:teamARThing

歌曲创作者金承志在朋友圈看到一句“感觉身体被掏空”后,突发灵感,以幽默的笔触描绘了“打工人”的生活。他表示,自己想象着瘫坐在沙滩上,前面是海浪,背后是海鸥飞过的场景。为了让观众感受到这背后的内心戏,金承志在作曲上运用了许多巧妙手法,还特邀黎明先生为“老板”大卫一角配音。为了表达“想宣泄,但瞬间怂了”的情绪,金承志进行了多次尝试,最终形成了现在的版本。他希望这首歌能让每一个为生活奔波的人会心一笑,并鼓起继续迎接生活挑战的勇气。

唯有在清醒的认知之下,才能继续负重前行。接受人类发展史赋予我们这一特殊物种的命运枷锁,在西西弗斯式的循环往复中,迸发出人之为人的灿烂光辉。

640-13
640-14
640-15
640-60
640-62
「班味剧场:如何更好地工作」开幕现场,现场摄影:teamARThing

 

640-61
策展人张嘉伟(左一)在开幕论坛上

关于策展人

张嘉伟
Zhang Jiawei
张嘉伟,1994年生于北京,现生活工作于杭州。在中国传媒大学获得艺术管理硕士学位后,选择成为了一名策展人和自媒体人,目前任职于天目里美术馆。曾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策计划2023”大奖,策划第十四届上海双年展“宇宙电影”的城市项目板块。曾入围OCAT研究中心“2022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

640-16

青年策展人计划

Young Curator Project

新绎·青年艺术年度国际项目 | “青年策展人”计划是新绎美术馆2024年推出的年度展览项目,该项目面向40周岁以下的国际策展人公开征集展览方案,邀请专家评委进行评选,并为获奖方案提供资金和场地支持,使其可以正式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青年策展人”计划意在发掘当代艺术中有潜力的青年策展人,推动年轻策展人、艺术家和学者群体之间的互动,保持对于中国和全球当代艺术前沿话题的敏感度。通过提供极其开放性和实验性的空间,推动青年策展人的学术思考和思想创新。

640-63

新绎美术馆

ENNOVA Art Museum

新绎美术馆将通过艺术展览、学术研究、系统收藏、艺术教育、国际艺术论坛等一系列国际化的运营,构建集创新、开放、多元、跨界于一体的国际化艺术交流平台,致力于打造京津冀区域内兼具艺术影响力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专业的非营利美术馆。

编辑:teamARThing
现场摄影:teamARThing·陈亚琦
致谢©️ 新绎美术馆 ENNOVA Art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