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了——22个艺术家个案
The time has come – Case studies of 22 Artist
展期:2025年04月12日—05月27日
开幕:2025年04月12日 15:00-18:00
策展人:张乃千
艺术家:陈映舟、龚晨、郭发展、郭俊佑、李关帅、李喷泉、黎勤斌、罗然、刘志成、李仲实、冉宇宵、松郎、孙逸飞、汪立友、王一、向帅、邢万里、杨玥琪、张珂、郑孟强、张文强、朱钇名
主办:可以画廊
地点:可以画廊|合肥市蜀山区望江西路388号新粮仓15号仓3层
本次展览是可以画廊成立六周年特展,汇聚22位年轻艺术家三十余件近作。旨在探讨当代艺术生态,关注年轻艺术家的个体状态,探索适合他们发展的生态与价值观,展现艺术行业的包容。This anniversary exhibition of Kěyǐ Gallery features over 30 recent works by 22 young artists. It aims to explore the contemporary art ecosystem, focus on the individual states of young artists, and discover an ecosystem and values suitable for their development, showing the inclusiveness of the art industry.
时值成立六周年之际,可以画廊荣幸宣布:将于4月12日呈现周年特展「是时候了——22个艺术家个案」。本次展览汇聚陈映舟、龚晨、郭发展、郭俊佑、李关帅、李喷泉、黎勤斌、罗然、刘志成、李仲实、冉宇宵、松郎、孙逸飞、汪立友、王一、向帅、邢万里、杨玥琪、张珂、郑孟强、张文强、朱钇名等22位艺术家的三十余件近作。展览将持续至5月27日。
六年以来,我们积极关注并帮助中国当代艺术中最为脆弱也最充满争议的一部分,即中国年轻一代新当代艺术家群体,他们近年来的工作充实了整个当代艺术行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被观众目光所期待又遭受种种质疑。
展览的主题为什么是“是时候了”而不是“到时候了?这里旨在对于当下年轻艺术家处在的艺术生态环境的探讨,年轻艺术家群体不应被动地被现有粗暴逻辑下的生态被筛选至一个“到时候了”的位置,以一个好似被定格的状态被市场/学术所期待、包装、消费,以此来共谋所谓艺术家职业生涯的完美路线,而“是时候了”则是一种主动的想法,在这六年的工作中,我们发现更多年轻艺术家在探索时找到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节奏和状态,他们的想法常常是与所谓的“完美路径”相悖的,但这个生态可以好好听一听他们的声音吗?
我们带来的22位年轻艺术家的风格、材料迥异,关注的问题更是天差地别,我们认为这正是当下时代的特点,艺术家开始关心自己的真正想法,一些更加私人化的内容正在让这个行业变得更加地包容。社交媒体的兴盛让“去策展化”的呈现也不妨碍观众进入某件作品或者讨论某件作品,这是这个时代的年轻艺术家和观众让我们真正感动的特质。
这次的展览是画廊六周年之际的一次主观梳理,并不是一次“苦难叙事”也非“强调多样性”,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次的展览来管窥到年轻艺术家的个体状态,从而展开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的一次探讨,也是可以画廊价值观、审美观的一次切片。我们想要探索发现艺术生态中更具体、更有价值的问题,如何去建设更适合年轻艺术家发展和职业规划的生态和价值观。
关于艺术家
陈映舟,1995 年出生于广东深圳,2019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三工作室,2021 年毕业于马里兰艺术学院。陈映舟致力于结合互联网网民制作图像的思维和传统架上绘画的绘制思维来创作作品, 尝试使用 meme( 梗文化 ), trolling( 巨魔 ),mash-up( 杂糅 ),kitchen sink( 厨房下水道式的 ) 等早期互联网内容创作思维来消解政治意识形态, 热点时事议题,哲学宗教等的宏大叙事。作品形式类似讽刺漫画,波普艺术。手工模仿电脑电子绘图效果,结合漫画,插图的视觉元素。他的作品曾被广东当代艺术中心、X 美术馆、星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他参加的个展包括:“它的牙”,可以画廊,(北京,2024);“脑内窒息”,可以画廊,(合肥,2022)。他参加的群展包括:“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可以画廊,(北京,2023);“变态者绘画指南”,拟像空间,(北京,2022);“无论盛开还是不盛开,花都是花”,可以画廊,(合肥, 2022);“动情,1949 后 变 局 中 的 情 感 与 艺 术 观 念”, 中 间 美 术 馆,( 北 京,2019);“Nose Art Project 群展 | 姑且相信”,凹凸空间,(北京,2019);“刚刚骑车突然有路人问路,问 : 请问前面有公园吗?”,可以画廊,(合肥, 2019);“夹山改梁 第一期”,中央美术学院版画展厅,(北京,2017)等。
龚晨,1997 年出生于浙江,2020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现工作生活于成都。龚晨的作品主要采用纸本彩铅作为媒介,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细腻而温暖的质感。他的创作聚焦于朦胧的亲密关系,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层次,龚晨能够捕捉到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瞬间。他曾为 Vice、Atmos、纽约时报、The Bafller magazine、卫报等绘制过插图。
他的作品被 X 美术馆收藏。
他 参 加 的 个 展 包 括:“ 扑 通 ~ 扑 通 ~”, 可 以 画 廊,( 合 肥,2025)。
郭发展,1996 年出生于辽宁,2019 年本科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22 年硕士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现工作生活于沈阳。她的作品以绢本为主,试图以纯粹直观的审美探讨本土生活美学,常常刻画出生活的日常细节,述说着关于生活的情话。
她参加的个展有:“情书”,可以画廊,(北京,2024);“土味情话”,AthaArtSpace,(长沙,2022)。她参加的群展有:“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艺博会,(上海,2024);“北京当代·艺术博览”,艺博会,(北京,2024);“智能秩序”,69 Art Campus,(北京,2023);“在动物园散步才是正经事”,可以画廊,(合肥,2023);“青春心印” —第九届关山月美术馆青年工笔画展,关山月美术馆,(深圳,2023);“摩涅莫辛涅”— 屿庐青年艺术节,十点睡觉艺术空间,(北京,2022); “人间烟火”青年艺术家双人展,EDA 艺术空间,(深圳,2022);“何·以为家”青年艺术家联展,为什么艺术空间,(成都,2022);“三厘米博物馆”艺术项目,K11,(沈阳,2019)等。
郭俊佑,1998 年出生于中国台湾南投,工作于台北,现就读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美术学系。他以绘画将日常的情绪化为各种形象。这些形象的灵感来自于小时候故事书的图画或文字叙述所引发的幻想,它们同时叠加在日常的感觉中,他将它们设计成一套没有文本的图书,让图像在情境的营造中隐微的流露深沉的心理状态。其作品曾获 110 台艺大师生美展紙上作品类第二名,111 台艺大师生美展油画类第一名,112 台艺大师生美展油画类第一名。
他参加的个展有 : “让我喘一口气”,一票人票画空间&画库 ,(台湾台北,2024);“23 岁 twenty-three” ,一票人票画空间&画库 ,(台湾台北,2022);“臆病者”,郭木生文教美術中心,(台湾台北,2019)。他参加的群展有:“变形记”,伊日艺术计划,(台湾台北,2024);“荒诞厨房” ,一票人票画空间&画库,(台湾台北,2024);“Ways to Fix Broken Images”,PTT Space,台湾台北,2024);“Nice 兔 Meet You -兔年联展” ,一票人票画空间&画库 ,(台湾台北,2023);“杨桃派”,阿波罗画廊新锐画家助长计划 ( 八 ),阿波罗画廊,(台湾台北,2021)。
李关帅,1997 年生于山东东营,2019 年就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2022 年研究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曾在四川美术学院驻留,现工作生活于重庆。李关帅将人内心的神圣和人与神性中细微的情感视为一种未知与神秘。整个过程表现为从自信到纠结,再到发现自身认知的缝合,转到失望再到接受并参与博弈,这些环节无序地出现在他的生活态度和作品中。细微的情感附着于巨大的、形象化的人的意志;附着于具体文本中人性部分的想象延伸上,包括人对仪式感的具体化和信仰的形象化。但这些都起于他在信仰中个人的想象力与求知欲的私心。李关帅的绘画中具有当下人们对未知、神性、仪式的新的个人的认知与情感判断。这古与新的意志和私心在他生活和画中交替,注定是个难题。他的作品曾被白兔当代艺术基金、广东当代艺术基金会、罗中立美术馆、鲸美术馆、X 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他参与的个展有:“回音厅”-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艺博会,(上海,2024);“赞歌”,可以画廊,(合肥,2023)。主要参与的群展包括 :“筒仓,算力,垂直之梦”,可以画廊,(合肥,2024);“离谱”,三远当代艺术,(北京,2024);“记忆 Memories”,Blank 画廊,(上海,2024);“驿驿其达”,龙美术馆,(重庆,2023);“在动物园散步才是正经事”,可以画廊(合肥,2023);“动态刷新”,罗中立美术馆(重庆,2023);“向前的前一步”,赛麟空间(上海,2022);“固体与偏差”,重庆星汇当代美术馆 ( 重庆,2022);“无论盛开还是不盛开,花都是花” ,可以画廊(合肥,2022);“礼物提名奖 ” 作品展,并获得提名奖,罗中立美术馆(重庆,2022);明日视线奖,(杭州,2021); 作品《我为什么在这里》,中国美术馆(北京,2018)等。
李喷泉,1994 年出生于河南洛阳,现居洛阳。艺术家一方面敏感于日常生活中具有超验感受的瞬间,试图在绘画中重现那个感受,另一方面他也敏感于忽左忽右的意识形态,想在绘画中尝试表达对社会更切身的思考。无论是宏大叙事还是微观日常,神秘荒诞的体验一直是他所关注的焦点。他的作品曾被广东当代艺术中心、X 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他参加的个展有:“我在中国很想你”,可以画廊,(北京,2024);“中国许愿池”,可以画廊,(合肥,2022)。他参加的的群展有:“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艺博会,(上海,2024);“北京当代·艺术博览”,艺博会,(北京,2024);“筒仓,算力,垂直之梦”,可以画廊,(合肥,2024);“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可以画廊,(北京,2023);“2021 迎春画展”,站台中国,(北京,2021);“mineplus”,MOU PROJECT,(香港,2020);“夹山改梁”,夹山改梁,(北京,2018)等。
黎勤斌,1996 年生于中国安徽。2019 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2022 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厦门、杭州。黎勤斌的画面可以被理解为对理念性的微观剧场的重新修复。艺术家在自身的感知中生成对遥远现实的映射,并配置静物作为不合理的再现。他用绘画修建的舞台总是带有滞涩和陌生感,像是在为真实的生活演奏最终的挽歌。
他 参 加 的 个 展 有:“银色战车镇魂曲”,可以画廊 ,(合肥,2024);“天堂制造”, 衣恋画廊,(上海,2023)。他参与的群展有:“月光 的 半 径”, 射 线 空 间 ,( 上 海,2025);“ 作 品 集 03”,ARR GALLERY ,(杭州,2024);“Intuito 无形的凝视”, 瞐尚 ,(厦门,2024);“植物神经紊乱” ,可以画廊 ,(北京,2023);“簇生”,山与画廊,(上海,2023); 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 SIMULACRA ,(北京,2023);“无限回廊” ,现今艺术空间,( 三亚,2023);“十行” ,衣恋画廊 ,(上海,2023);“同维度”, 上海虹庙艺术中心,( 上海,2022);“20S 交叉现场”, 钱塘湾艺术馆,( 杭州,2022);“毕业之星的选择”, 深圳 OCAT 盒子艺术空间 ,(深圳,2019);“学院本色 2017”(提名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 ,2017);“Inter-youth 国际青年绘画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2016)。
罗然,1992 年出生于甘肃兰州,本硕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漆艺专业。他的工作内容是关注当下人的情感为主题,关注现实和技术景观以及背后的逻辑关系。他把这种关注理解为一场注入情感的游戏,艺术家在此不断发现和制造隐秘复杂的彩蛋。他的作品曾被 X 美术馆、星美术馆及四方当代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他的个展包括:“副词 Adverb”- 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 ,艺博会,( 北京,2023);“所有念头在窗口中浮动,Loading…taste good ! ”,可以画廊 ,(合肥,2021)。主要参加的群展包括:“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艺博会,(上海,2024);”An Average Comet”,Harkawik 群 展,(Manhattan, New York City,2024);“ 娜 拉出走之后”,悠艺术中心,(北京,2024);“智能秩序”,69 Art Campus,(北京,2023);“植物神经紊乱”,可以画廊,(北京,2023);“少女的收藏 101”,X 美术馆,(北京,2023);“遇见预见——当代艺术藏家推荐展”,博乐得,(北京,2022);“一米之内”,抽象绘画艺术群展,BLANK Gallery,(上海,2022)“返场:ART021 X 衡山路 8 号”,ART021 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 上海,2022);“ARTO21 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上海展览中心,(上海,2022)等。
刘志成,1992 年出生于安徽,2015 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2017 年参与德国汉堡美术学院工作坊项目,2018 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杭州,上海。他的作品主要以绘画的形式探讨当代人与物象的异化式日常以及科技附魅后的新神秘主义特质,重新思考事物的定义以及在绘画中指涉的当下含义。机构收藏:上海星美术馆、北京 x 美术馆、广东当代艺术基金会、中国国家博物馆等。
他 参 加 的 个 展 有:“未命名愿景”,上海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上海,2024);“MEET ON THE EDGE”,FUTURE GALLERY,( 柏林,2024)。“OUT OF THE FLOW”,STEVE TURNER 画 廊 ,( 洛杉矶,2024);“原野”,艺术仓库,(北京,2023);“终端丛林”,可以画廊,(合肥,2022)。他参与的群展有:“出格:工作室之后”,虹美术馆,(苏州,2025);“Soft Focus”,The Hole画廊,(洛杉矶,2025);“共同家园”,嘉德,(北京,2024);“光的谱系学”,射线空间,(杭州,2024);“临界之影”,1979画廊,(深圳,2024);“崭新的建筑,具象盘踞在每一个楼层”,可以画廊,(合肥,2024);“香港巴塞尔艺术展”,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2024);“后浪拼图 – 新绘画的新面孔”,玉兰堂,(北京,2023);“在动物园散步才是正经事”,可以画廊,(合肥,2023); “可便携文档格式”,拟象画廊,(北京,2022);“莽原回声”,上海油罐艺术中心,(上海,2022);“新西湖·湖中岛”,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2021);“和动力 – 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山东美术馆,(济南,2020);“拟像与真实”展览,墨非墨画廊,(山东,2018)等。
李仲实,1994 出生于辽宁沈阳,现工作生活于沈阳和伦敦。他的创作主要以消解和破坏等方法去建构新的观看方式和认知方式。通过图像研究和观念实践,对固有意义体系的开放性反思及对权威叙事的拒绝,使确定性坍塌,在所有等级之外。他的作品是其观念的行动痕迹。
他的个展包括:“如果一切顺利怎么办?”,可以画廊,(北京,2025);“反光镜”,可以画廊,(合肥,2023);“永远是春天”,可以画廊,(合肥, 2021);“李仲实 / Li Zhongshi ”,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沈阳,2018)。群展包括:“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艺博会,(上海,2024);“北京当代·艺术博览”,艺博会,(北京,2024);“无论盛开还是不盛开,花都是花”,可以画廊,(合肥,2022);“叙事”中国重点美术院校联展,(北京,2018);“悦色青黄——视觉跨界的延伸”,芝加哥浮世画廊,(芝加哥,2017)等。
冉宇宵,1996 年出生于四川成都,2020 年学士毕业于马里兰艺术学院,2023 年硕士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伦敦。他于 2021 年参与 NY20+ 国际驻地项目,其作品曾被 69 Art Campus 收藏。
他 参 加 的 个 展 有:“ 寓 言 大 道”,Gallery Rosenfeld,( 伦 敦,2024);“此地无知”,可以画廊,(北京,2024)。他参与的群展有:“快照”,里面空间,(北京,2025);“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艺博会,(上海,2024);“吉尔福德客厅”,It’s A Local Collective,(伦敦,2024);“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罗森菲尔德画廊,(上海,2023);“ 囤积者”,The Shophouse,(香港,2023);“音乐与艺术的疗愈力量”, Mandy Zhang Art,( 伦敦 , 2023);“发光 – 线上展”,Tapiial Virtual,(圣地亚哥,2023);“在动物园散步才是正经事”,可以画 廊,( 合 肥,2023);“ 印 象”,Subtitle Labs,( 伦 敦,2023);“待办事项”,Latitude Gallery,(纽约,2021);“新冠时期的艺术”,OCA Mocha,(巴尔的摩,2020);“学生版画展”,大阪艺术学院,(大阪,2019);“MIC 审评展”,马里兰艺术学院,(巴尔的摩,2019);“中国青年艺术家群展”,马里兰艺术学院,(巴尔的摩,2018)等。驻地: “NY20+国际驻地项目”,(成都,2021)。
松郎,1998 年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2020 年本科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现生活工作于江苏。她的创作关注人与其生存空间的关系。她切身进入多种现实场景,通过对生活末枝的的异化来撬动惯常经验,打乱并重组日常规制,以精心营造的间离感或戏谑、或诗意地形成观念输出。其作品曾获 2021 年西戏 / 想象力学 / 马丁·戈雅生意“明日视线”第二名、2020 年绘画艺术坏蛋店第一届“新鬼”不得不服第一名。
她参与的个展有:“纯良流域”,可以画廊(合肥,2024);“选择用力”个人驻地项目,华侨城盒子美术馆,(佛山,2021)。她参加的群展有:“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艺博会,(上海,2024);“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年鉴展”,多伦美术馆,(上海,2024);“狂喜”,想象力学实验室,(杭州,2024);“步行指南”,长征独立空间,(北京,2023);“活成行为艺术家”,没顶美术馆,(上海,2023);“不可思议的行动”,A4 美术馆,(成都,2022);“存在与重复”,春美术馆,(上海,2022);“说我们的 100 种方式”, 新市剧院 & 歌德学院,(德国,2021)等。
孙逸飞,1995 年生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 。2014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先后于2018、2022 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得学士及硕士学位。孙逸飞的绘画用快速喷绘而成的全景式的光滑平面、几乎消除一切笔触痕迹的图像,创造了既细节又失真的虚拟质感。其画面中的故事具有无法简单地用语言描述和表达的特质——图像在同一时间将故事的结构与剧情、开始与结局同时呈现于观众面前。将一切时间、空间、事件完全压缩在绘画的单层平面,呈现出一个只有图像可以去完善的思维想象。他的作品曾被 X 美术馆、广东当代艺术中心、星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他的个展包括:“池塘”,可以画廊,(北京,2024);艺术家谱系研究之十三「孙逸飞:十日谈」, 星美术馆,(上海,2022);“满足”,可以画廊,(合肥,2021),主要群展包括:“一个男人的肖像”,X 美术馆,(北京,2024);“北京当代·艺术博览”,艺博会,(北京,2024);“屏幕纵深”,广东当代艺术中心,(广东,2024);”13+1″ 艺术家谱系研究回顾展,星美术馆,(上海,2023),“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可以画廊,(北京,2023);“多少次呵,我离开了我日常的生活”,69 Art Campus,(北京,2022);“无论盛开还是不盛开,花都是花”,可以画廊,(合肥,2022);“迎春画展”,站台中国 ,(北京,2021);“夹山改梁 II”花家地小区,( 北京,2019) 等。
汪立友,1998 年生于辽宁,分别于 2019 年、2022 年获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学士学位以及硕士学位,韩国弘益大学美术学系博士在读,现工作生活于韩国首尔。他的绘画聚焦于纯粹的形式,通过制造传统意义的不在场或是隐匿来使得物象的自然意义成为了理解图像本质意义的通道,物体、空间、颜色与身份的理解和平面性的处理被联系了起来。艺术家通过对视觉元素的解码和编排,构造了一个在立体空间中的报纸剧场,反映和体现着艺术家对当下社会现象与个人身份认知的思考。他的作品曾被 X 美术馆、星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他 的 个 展 有:“ 资 产 阶 级 的 审 慎 魅 力 ”, 可 以 画 廊,( 合 肥,2023)。他 主 要 参 加 的 群 展 有:“An Average Comet”,Harkawik 群 展,(Manhattan, New York City,2024);“北京当代·艺术博览”,艺博会,(北京,2024);“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艺博会,(上海,2023);“魔灯当代 ”,艺博会,(广州,2023);“On Flight 飞行中:青年艺术家特展 ”,油罐艺术公园 ,(上海,2022);“艺术新星首飞毕业展 ”,TX 淮海 BIP.GALLERY,(上海,2022);“Link2021 东北当代艺术创作计划 ”,M56 美术馆,(沈阳, 2021);“破冰艺术计划 ”,红梅文创园发酵艺术中心,(沈阳,2020);“ 第八届大艺博 ”,琶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广州,2019)等。
王一,1995 年出生于江苏徐州,分别于 2020 年、2023 年本科、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居杭州。王一希望成就一种属于信息时代的绘画艺术,这是一场视觉艺术的革命,它将改变绘画中真实与虚拟的关系。他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其参与记录了时代,置身于时代的浪潮中,或许不能明确把握时代的脉搏,但应该相信新技术、新发明、新能源这些都是破坏旧秩序的武器。他在对于经典绘画、老电影、电子游戏模型的转译过程中,探寻属于信息时代的新造型艺术。他的作品曾多次被星美术馆、X 美术馆、北京时代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广东当代艺术基金会等收藏。
他的个展有:“信息的形状”,可以画廊,(北京,2024);“图形猎手”,三角洲 The Delta INST,(杭州,2023);“模拟矩阵”,可以画廊,(合肥,2023);明日浪潮”,出入艺术空间,(宁波,2022);“了不起的一修”,运气画廊,(杭州 , 2022);“生活剧场”,TasteRoom,(杭州,2018)。主要群展包括:“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艺博会,(上海,2024);“新动能—全国青年油画学术邀请展”;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2024);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艺博会,(上海 ,2023);“第五届 InterYouth 国际青年绘画展”,西岸艺术中心,(上海,2023);“拟象”,湖州美术馆,(湖州,2023);“中国艺术万花筒”,阿韦利诺博物馆,(意大利,2023);“花园化境”,温州美术馆,(温州,2023);“洛德世界Ⅱ敌友大会”,野松画廊,(深圳,2022);“失真”,小杉画廊,(北京,2022);“潮流玩家”,北京时代美术馆,(北京,2021); “Ambition! Award”,西岸穹顶艺术中心,(上海,2021)等。
向帅,1992 年生于重庆万州,2010-2012 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艺术设计系 ,2013-2014 年在马堡中工作室独立进修,2014 至今生活工作于北京和重庆。其作品被广东当代艺术基金会、星美术馆、X美术馆、上海左右美术馆、和玉资本。
他参加的个展有 :“低温燃烧”,北极熊画廊,(北京,2024);“到暗中去”,可以画廊,(合肥,2022)。他参加的群展有:“再造巴别塔”, 北极熊画廊,(北京,2024);“观景”,漾画廊,(银川,2024);“无羁”, NID SPACE ,(扬州, 2023);“家 • 团圆”, 山海画廊,( 北京,2023);招牌动作, Y space(一条线下空间) ,(上海,2023);“序章 . 对话”四人展 , 纳特空间,(南京, 2023);“到动物园散步才是正经事”, 可以画廊,(合肥,2023);“可便携式文档”, 拟像,(北京, 2022);“艺见未来2022 ”未来艺术家深圳邀请展,(深圳, 2022);“9 月的约定” 懿境美术馆,(重庆,2021);“正在重新规划路线”,树美术馆,(北京,2021); “青衿计划 ”,北京观唐美术馆 / 深圳关山月美术馆 /西安美术学院 / 北京中捷美术馆, 2019。“参照系”群展, 望空间,(河南,2018);“秘密花园当代艺术作品 4 人展”, 金奥中心,(南京,2017)等。
邢万里,1992 出生于河北承德,曾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成都。邢万里通过对“文本”,“图像”与“记忆”三者关系之间的探索,给作品带来多样的画面,也给观众带来多维度的思考空间。当我们在描述记忆时,有多少是对真实事件的重述,又有多少是对逝去片段的填补与想象?正是记忆的这种混沌性给了艺术家创作的空间,试探的笔触在陌生的路径中探索着未知。他的作品指向文学作品中的非线性叙事结构,并引用符号学中对能指的物质性和所指的心理表象之间的关系进行图像处理。他借由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将这些文字重组转换成以“记忆”为母题的场景。其画面注重对文字的呼应与感性的体验,碎片化的元素和生活中的灵感一一对应,构建出一系列从现实到预设再记录转化过程的开放性图式。他的作品曾被 X 美术馆等机构收藏,作品《刺杀骑士团长》入选“Cultural City of East Asia 2019 Toshima Award”。
他的个展包括:“事犹未了”,X 美术馆,(北京,2024);“遥远的绿洲”,可以画廊,(合肥 ,2021);“故事的形状”,MOMO 艺术中心,(西安市, 2019)。主要群展包括:“自定义Ⅲ-十个故事”,千高原艺术空间,(成都,2024);“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艺博会,(上海,2024);“筒仓,算力,垂直之梦”,可以画廊,(合肥 ,2024);“返场时代”,时代美术馆,(北京,2024);“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可以画廊,(北京,2023);“多少次呵,我离开了我日常的生活”,69 Art Campus,(北京,2022);“斯普特尼克恋人”青矜计划,( 北京, 2020) 等。
杨玥琪,1995 年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2019 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燕郊。他的作品主要围绕在真空状态下的幻想,虚拟与真实的重叠,科幻或神秘感,都在建立画中的真实世界。他的作品曾被 X 美术馆收藏。
他近期主要参加的群展包括:“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艺博会,(上海,2024);“北京当代·艺术博览”,艺博会,(北京,2024);“肖像 – 年轻一代的面孔”玉兰堂画廊,(北京,2024);“光的痕迹”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北京,2023);“在动物园散步才是正经事”,可以画廊 ,(合肥,2023)。
张珂,1996 年出生于安徽淮北,2018 年学士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2021 年硕士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上海。张珂的作品以温馨和谐的表面与不安的内里的反差为基本来表达对于“稳定”和“常识”的怀疑,诸如幻觉与现实、生物和静物的糅合与对立。她将传统物象拆解、重构、并置,利用传统视觉元素本身所持有的原始性质营造错觉,创造出隐喻性的荒诞空间。她的作品曾被 X 美术馆,Longlati Foundation 等机构收藏。
她参与的个展有:“过多的期盼”,可以画廊,(北京,2024);“谎言是一种无法被抚平的褶皱”,可以画廊,(合肥,2023)。她参加的群展有:“跨级社区”,上海油罐艺术中心,(上海,2024);具体绘画”,盒子美术馆,( 佛山,2023);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Yuan Museum,( 北京,2022);“USB 多端口链接展第二站”,Func Gallery,( 上海,2021);“USB 多端口链接展第一站”,没顶画廊,( 上海,2021);“闲人出差 vacation”,Vacancy Gallery( 上海 ,2021);“Final Not Over Again”,Unit 1 Gallery,( 伦敦,2021) 等。双人联展 :“游客中心”,想象力学实验室,( 杭州,2022)。
郑孟强,1987 年 出生于福建,2011 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郑孟强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要艺术机构中展出,包括特伦托和罗韦雷托现当代艺术博物馆(MART)、X 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等;并被 X 美术馆、星美术馆、和美术馆、澳大利亚中国艺术基金会 (Australia China Art Foundation)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他参加的个展有 :“东冲暖流”,HdM 画廊,(北京,2024);“流光”,HdM 画廊个人项目,ART SG,(新加坡,2023);“潮汐”,五五画廊,(上海,2022);“季风拂过东礵岛”,可以画廊,(合肥,2022)。 他参加的群展有:“全球性绘画:中国新一代艺术家”,MART-Museum,(特伦托,2024);“少女的收藏 101”,X 美术馆,(北京,2023);“在动物园散步才是正经事”,可以画廊,(合肥,2023);“旅途”,索卡艺术中心,(北京,2023);“掩映:中日艺术交流展”,东京画廊,(北京,2022);“Asia Now 艺术博览会”,HdM 画廊,(巴黎,2022);“图像的震撼 -80,90 中国新绘画”,成都美术馆,(成都 ,2022);“一隅三生”,伯年艺术空间,(北京,2022);“FANSHION·第二回”,五五画廊,(上海,2021);“五岁抬头展”,绘画艺术坏蛋店,(北京,2021);“破冰艺术计划 2020—将至已至”,发酵艺术中心,(沈阳,2020);“把光献给即将消失的仲夏夜”,虚室合舍画廊,(北京,2020);“青衿计划 2019”,关山月美术馆,(深圳,2019)。
张文强,1995 年出生于甘肃省天水市,2019 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现生活工作于杭州。张文强的作品关注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尝试探讨人与自身情感、人与记忆、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日常图像的解构,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孤独与挣扎。作品捕捉记忆、想象和梦境中的残影,通过模糊化的处理,使得图像不再具备直观的辨识度,而是变成了情感和心理状态的载体。他将这些流经自我的情绪定格成瞬间,又刻意削弱具体的细节,在强烈的光影对比中,人物与景观处在一种游离不定的状态,画面具有某种“心理风景”的意味,情绪张力被放大,在视觉上营造出一种神秘、孤独、不安的氛围,同时也带有梦境般的虚幻感。
他参加的个展有 :“荒谬的怀念”,可以画廊,(北京,2024);“重返暗夜”,可以画廊,(合肥,2023)。他参加的群展有:“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艺博会,(上海,2024);“北京当代·艺术博览”,艺博会,(北京,2024)等。
朱钇名,1996 年出生于河南,分别于 2019 年、2023 年获得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及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天津。他的创作聚焦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与关系。通过提炼个人情感体验为视觉语言,并运用联想手法将日常生活中的元素进行重新组合,表现了不同环境对个体的塑造与异化过程。
他的个展包括:“排异反应”,可以画廊,(合肥,2024)。主要参加的群展包括:“崭新的建筑,具象盘踞在每一个楼层”,可以画廊,(合肥,2024);“北京当代·艺术博览”,艺博会,(北京,2024);“暗夜公园”,山上艺术空间,(厦门,2024);“后浪拼图:新绘画的新面孔”,玉兰堂,(北京,2023);“太平廣记”,魔灯院艺术客厅,(佛山,2023);“画内:观念之外”,赛麟空间,(上海,2023);“陌生的名单”,山上艺术空间,(厦门,2023);“自由的陷阱”,叁拾空间,(北京,2023);“风景画”,拾萬空间,(石家庄,2022);“断片集”,伯年艺术空间,(北京,202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