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 (群展)

蓝 (群展)

蓝 (群展)

展览日期 2017年11月7日 – 2018年1月7日
开幕时间 2017年10月7日, 17:00, 星期六
展览馆 166艺术空间 (中国 上海市)
艺术家 曾梵志、高伟刚、靳山、李山、倪有鱼、欧阳春、王佳雪、吴笛、袁远、喻红、张恩利、周子曦
主办方 166艺术空间 (中国 上海市)

蓝简介

166艺术空间荣幸推出艺术家群展“蓝”,参展艺术家包括高伟刚、靳山、李山、倪有鱼、欧阳春、王佳雪、吴笛、袁远、喻红、曾梵志、张恩利、周子曦。

蓝色蕴含的最原始直觉的感受对古往今来的艺术家都有着重要意义。二十世纪的上半叶,毕加索创作风格进入他的蓝色时期(1901-1904),这之后的伊夫· 克莱因的深蓝色的“蓝色维纳斯”和他用女性人体绘画创造了“国际克莱因蓝”(简称IKB),美国抽象派艺术家 阿德·莱因哈特(Ad Reinhardt)所绘的如同午夜般凝重的蓝色单色画,被称作“绘画之极”,“人类最后的绘画”。每每想到蓝色,我们头脑中首先涌出的词汇都是与地球初始的大自然相关的:深蓝的大海,一望无际的蓝天。

然后有了蓝调,来自美国南方乡间的黑人音乐家在19世纪末期创作的音乐,代表愤怒、悲怆、反抗、爱情、希望的蓝调音乐。正如著名的美国黑人哲学家、社会批评家Cornell West的所言:我是一名浸淫在蓝色情调中的美国,四处游荡的蓝调人,世界浸泡在伤感中,灾难与欢庆,喜悦与痛苦并肩同行。蓝调起源于某一片田野,某一个庄园、某一个人的脑海中,某一种想象间、某一个人的心怀里。蓝调从一个庄园传到下一个庄园,再飘到下一个州,从南方到北方,被电击被圣化,蓝调融合进爵士乐、教堂颂歌以及摇滚乐。

展览“蓝”包括的是从这里藏品中挑选出来的十二位艺术家的作品,从资深成熟艺术家到初露头角的年轻艺术家。这里蓝色不仅是所有作品共同分享的特点,它也是连接起每一件作品内在的情感力量的突出表达。展览上的每一件作品或许都可以唤起音乐历史长河中最优秀的蓝调音乐曲目:曾梵志的作品《郊区5号》(2004年)描绘的通向辽阔天空的崎岖小路或许让我们联想到Robert Johnson1936年的经典曲目《交叉口》;袁远的作品《梦幻客轮》(2011年)描绘的泰坦尼克号沉入冰海时错位的视角也会让我们想起圣路易斯的蓝调音乐家Henry Brown 1932年的曲目《泰坦尼克蓝调》:

天色尚早才清晨四点

泰坦尼克开始摇摆震荡

斯密斯船长拿起眼镜走到船头

他看到船与冰山迎面撞上

有人在喝酒,有人在打牌

有人在角落里祈祷上帝

灾难的歌,也是救赎的歌,音乐给我们力量,带我们从沉重的黑暗走出。喻红的作品《天体》(2014年),画了一位女子选择在水下世界寻求慰藉,或者水中是她悲剧性死亡的场所,或者她只是在水里游泳罢了…一个模糊的故事,而喻红留在画面上的绝妙笔触让这种模糊变得无可抗拒,唯有画面上方绚丽的黄色漩涡带来一种乐观的心绪。靳山的新作是一件用塑胶浇铸的变形的教堂窗户,作品上面附着的愤怒的紧咬的牙关模型似乎在影射精神灵性与极端主义专制之间永无止境的对抗。可以说无法忍受也催生了蓝调的诞生。

长久以来,蓝调成为凝固在歌声中的证人,为人类的苦难填充意义,也为我们人性处境中的喜悦与胜利而欢庆,这不正是所有的伟大的艺术责无旁贷的使命之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