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劳作——2018 AMNUA 国际摄影展 (群展)

刷屏/劳作——2018 AMNUA 国际摄影展 (群展)

刷屏/劳作——2018 AMNUA 国际摄影展 (群展)

展览日期 2018年3月15日 – 2018年4月15日
开幕时间 2018年3月15日, 星期四
展览馆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中国 南京市)
策展人 海杰、郑闻
艺术家 陈抱阳、陈界仁、陈卓 b.1978、仇敏业、董金玲、董钧、董文胜、董宇翔、冯立、高岩、高元、Dina Goldstein、韩磊、何博+许雷、黄乖儿+汪润中、黄晓亮、胡尹萍、贾方+宋健、蒋鹏奕、雎安奇、Suzy Lake、梁半、李明 b.1986、林欣、刘成瑞、刘雨佳、李暐、李郁+刘波、卢杉、绿脊、毛剑锋、马爽、马玉江、Fu Meng、缪晓春、鸟头、Polixeni Papapetrou、裴丽、彭韫、邱炯炯、Marco Scozzaro、邵文欢、宋拓、孙略、孙小川、孙彦初、Herger Svetlana、唐晶、王育臣、吴珏辉、许翔、杨文彬、杨欣嘉、杨心琪、严怿波、张巍、张晓、张彦峰、张业鸿、张之洲、郑达、郑宏昌、郑龙一海、周康、周啸虎
主办方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中国 南京市)
协办方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中国 南京市)
相关展览 刷屏/劳作——2017 AMNUA 国际摄影展

刷屏/劳作——2018 AMNUA 国际摄影展简介

摄影作为一个动词,无缝衔接起当代人类的日常生活与艺术创造。摄影在新的千年以来,已经不仅仅是布勒松“经典瞬间”的图像叙事,也不仅仅是对于社会景观的“客观凝视”。摄影在信息化与网络化的现实中存在,成为一种新的义肢般的条件反射,也是当代人类一种新的异化行为。如果说本雅明呼唤的图像的“灵光”在纸媒时代就已岌岌可危的话,那么在屏幕时代则随着像素的不断提高进一步烟消云散。

千万兆的高速以太网连接起来的网络空间中,由通讯终端发起的快速拍照、后期处理、公开发布、迅速刷屏,这所有过程几乎在同一时间完成,这一行为意味着一种新的条件反射,手机/相机作为人的延伸,每一次拍照与刷屏都意味着一次新器官的自发性痉挛、一次新器官官能综合症的爆发。在以视觉为先导的娱乐经济中,劳作与消费的边界也在瞬间崩塌并合而为一。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学院美术馆之一,2018年度即将推出的《刷屏/劳作:AMNUA摄影展》针对当下全球社会生活中图片与影像的生产现状,旨在打造出最具新媒介时代特征的摄影大展。展览由策展人郑闻、海杰策划,吉姆·拉默(Jim Ramer)、陈正联合策划。以“加速的西西弗斯”、“云在天上舞蹈,命令我们上传”、“闪回”、“”、“2+2=5”等多个展览版块,勾勒出当下世界最鲜活生猛的图像生活与影像历险。

分单元简介

云在天上舞蹈,命令我们上传

关键词:算法/界面/智能/监管/ BUG

云,数字幽浮的空间延伸,储存空间的乌托邦。计算和算计的两面,它引领我们将信息存储,交出不可承受的信息存量,这是云对我们的承诺,也是对我们的挟持。是托管和吸纳,也是窥视和监管,它并没有隔离“操控”的词根。事实上,云,变成了墙的弥散状态。当算法自动生成图像,当万物之间开始相联,当程序突然出错或崩溃…它所提示的,是有关机器的未来主义美学?是脱离人类的自主欲望?还是掌控一切的磅礴野心?在未来的未来,人和机器谁会成为对方的施令者和编程者,亦未可知。不可触摸的东西却无处不在——云在天上舞蹈,命令我们上传。

2+2=5

关键词:捏造/排演/篡改/历史/叙事

数据正在成为自由意志的替代品,技术则帮助个体进行幻想和捏造。不用进入《阿凡达》的3D世界或者好莱坞的造梦工厂,日常的图片软件就是重组图形的数字利器。事件则被反复排演,呈现出千变万化又荒诞不经的“拟像”。对于历史、现实、新闻、地理、文字、以及周遭的一切进行篡改和重组,才是读图时代的政治正确与意识形态。煞有介事的图像演出,并不意味着回归所谓“真相”与“真理”的“拨乱返正”,反而揭示出图像演示、历史叙事、集体记忆之间最一致的虚妄属性——即永远待租、可被篡改、任意捏造。2+2=4不过是碰巧和偶然,2+2=5才是必然和永恒。

关键词:自拍/凝视/沉溺/身体/本我

“我”是镜像中的纳西萨斯,“我”是自拍镜头中的水仙,以审美的名义在图像的泳池嬉戏狂欢,在他者的注视中流连忘返。电子屏幕与早就替代了水面也淘汰了镜面,“我”是图像的制造者和主体,“我”也是图像生产的碎片和副本。今天,随着自拍镜头的切换,镜像甚至不再颠倒左右。自拍时代的婴儿,从一出生便可以将拉康的“凝视”更加彻底地变成他视。每一个在镜头前搔首弄姿或酣然入睡的面孔与身体,都一样成为渴望着被观赏、被刷屏、被消费的像素。“我”,既是主动暴露于窥视之中的肉身,也是籍此打捞“身份”和“本我”的孤魂和野鬼。

加速的西西弗斯

关键词:生产/徒劳/反复/时间/循环

并不是所有的生产都有意义,而绝对的空虚却在攻城掠地。乐此不疲的“劳作”和“娱乐”在屏幕中反复切换,跨过泾渭分明的边界,构造了居伊·德波“景观时间”在移动终端时代的“虚假循环”。《黑镜》中《一千五百万的价值》这一集描绘的未来世界,人类踩车劳作换来的电子货币,正是用于每日卧房里电子游戏的更新升级,或者参加选秀节目娱乐至死。“娱乐”和“欢乐时光”作为一种实则空洞伪善的享乐主义,反衬了当下人类生存的悲剧缩影。惰性的经济和资本主导的顽固体系,全面掌控设计着社会生活和时代思潮。而关于欲望的“加速主义”的终极抗争,究竟是有一线生机的逃逸与反击,还只是西西弗斯般徒劳的重复?

闪回

关键词:日常/景象/既视/共时/短路

日常生活场景、政治权力空间、公共文化场合、宗教神权领地、意识形态遗址——“客观”或者“冷视”仿佛成为一种标准化的视角。这看似统一的视角背后,实则是一双双出发点完全不同的眼睛。这不是一种刻意的方法论,而是个体积极的拍摄动机和拍摄本能。那些无人问津的场域经由刻意的发现和曝光,进入观者的感知系统,形成难以言状的“闪回”。那种熟悉与恍若隔世的悖论,从图像的整体氛围中溢出,却并不停留在场景的任何一个具体细节之中,偶然出现的“人”也可能仅仅是作为景象的“道具”而出现。某一个瞬间,这些人工的空间或自然的景象,恰恰是集体无意识或集体潜意识的一次闪现,是来自过去、现在、未来的信息,一次共时性的呈现或者短路。

刷屏/劳作——2018 AMNUA 国际摄影展 (群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