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 “青策计划”大奖共收到64份稿件,有效方案43份,反映了广泛的参与度和多样化的议题关注。经过初评、复评和终评,6组方案入围,最终2组获选。
获选方案一: 《变戏法:仿真世界的后台表演》由王骁勇和任越策展,探讨现代社会的仿真现象及其对个体的影响。
展览通过“辨”戏法之症结,来“辩”戏法之辩证,重新审视和解构“仿真世界”的原始材料,展现“后台表演”的真实面貌,揭示被遮蔽和隐藏的社会实质,以此关照充满共同话语的生活世界。
获选方案二: 《小节线内的抽屉》由李晓晴和周楚策展,以”失踪”为探源,”寻”为牵引,设想空间为安放未卜之物的匣子,邀请观众潜入屉内,跟随”寻”的步伐,在幽闭之处重新思考”寻”的主体与意义,邀请观众共同探索未知和未卜的叙事。
专家评委对两个方案均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们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
开幕后,还将由专家评审、院校评审、媒体评审和大众评审共同在现场两个展览中“二进一”。大奖将颁出5万人民币奖金,用于支持获奖策展人及项目的后续研究和发展。


“变戏法:仿真世界的后台表演”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4年

曹澍,《公园一角|序》,2018,4屏幕3D渲染动画装置,尺寸可变,展览现场 – 索拉里斯星的海,艺术家供图。

二高,《恭喜发财》,2022,剧场作品,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摄影 – 冯跃红,艺术家供图。

李明,《运动》, 2014,八频影像,彩色,有声,2分30秒(4件),3分53秒(4件),展览现场 – 天目里美术馆,艺术家供图。

武子杨,《事件模型 – 81日(VR版)》,2024,虚拟现实,由香港M+美术馆委任,艺术家供图。

叶甫纳,《大梦想秀》,2018,影像、装置,尺寸可变,艺术家供图。

朱昶全,《我伪装起来了,就在你面前》,2020,影像,3840 × 2160p 4K,艺术家供图。

策展人、戏剧导演、野身WildBody主理人。本科、硕士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社会与策略研究所。关注后现代社会的“公众性”议题与“戏剧性”问题,致力于社会协同的策展/剧场模式研究。曾任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杭州分场“天问2020:世界观的对话”展演执行、“天问2023:文明的互鉴”展览执行,获“设计互联”设计策展计划研究伙伴奖,入围第十届“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杭州国际戏剧节青年单元、杭州西戏XIXI “2023剧场变奏计划”。作品曾在2021“深圳设计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上海西岸艺术中心、浙江美术馆展览/演出。

任越
Ren Yue
生活工作于杭州,独立策展人、戏剧制作人、野身WildBody联合主理人。本科、硕士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社会与策略研究所。关注内容的系统与间性,在行为与表演、视觉与编辑、内容与策展等领域进行跨媒介研究实践。曾任“缓存在/Being Theoria”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助理策展人、“天问2020:世界观的对话”视觉设计、“天问2023:文明的互鉴”展览执行、获“设计互联”设计策展计划研究伙伴奖,入围杭州西戏XIXI “2023剧场变奏计划”。作品曾在2021“深圳设计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上海西岸艺术中心、浙江美术馆展览/演出。

“失踪”作为栖居于存在与消逝夹层间的状态,形态混沌不明,主体无从定性,以缺席的形式得以在场。前与后在当下紧密相缠,扯向多重线头。以”失踪”为探源,”寻”为牵引,展览设想空间为安放未卜之物的匣子,邀请观众潜入屉内,跟随”寻”的步伐,在幽闭之处重新思考”寻”的主体与意义。展览无意从混沌中寻找唯一的实相,而是试图构想当逻辑框架出现裂痕,谜团被激发,会孕育出何种机制与叙事?
展题取于乐谱上的休止符。休止符是小节之间的喘息,抽屉是等待开启的未知之匣。面对失踪,进入者翻箱倒柜,握住休止符的把手,拉开陈迹之屉。进入即是主人,但谁又在上空观望调动?


“小节线内的抽屉”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4年


朱湘 ,《白芒水鱼人》,2023,装置作品局部(鱼线,淡水珍珠,鱼骨,鱼钩,树脂)。艺术家、牛房仓库及激发研究所惠允。

胡伟,《风下之乡》,2021-2022,单屏影像(彩色,有声)。艺术家惠允。


展览团队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