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宣布「希克奖2025」六位入围艺术家名单

6401y2lc

M+宣布「希克奖2025」六位入围艺术家名单

位于西九文化区、亚洲全球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M+公布入围第三届希克奖的六位艺术家名单:

毕蓉蓉(1982年生于宁波,现工作于上海);

何锐安(1990年生于新加坡,现工作于新加坡);

许家维(1983年生于台中,现工作于台北);

刘慧德(1987年生于澳门,现工作于纽约及澳门);

潘岱静(1991年生于贵阳,现工作于柏林);

黄炳(1984年生于香港,现工作于香港)。

评审委员会

华安雅(香港M+博物馆馆长)

Maria Balshaw(英国泰特美术馆馆长)

龚彦(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

片冈真实(东京森美术馆馆长)

格伦 · 劳瑞(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

乌利 · 希克博士(瑞士收藏家兼M+董事局成员)

徐冰(北京艺术家)

提名人

郑慧华(独立策展人,台北)

郭瑛(大馆资深策展人,香港)

刘倩兮(独立策展人兼艺评家,北京)

岑依珊(独立策展人,新加坡)

王慰慰(CHAT六厂纺织文化艺术馆策展人,香港)

翁笑雨(独立策展人,纽约)

评审委员会审阅了由六位提名人推荐的三十位艺术家的作品,深入讨论每一位艺术家的创作实践,最终敲定六位入围艺术家。这六位艺术家共同呈现了大中华地区的当代艺术面貌,灵活自如地跨越国界,并涵盖了多种艺术语言,包括广泛的媒介与概念,探讨各种迫切的当代议题,从传统、权力和文化的问题,到对现代生活的时间、空间等较为个人化的探索。

入围艺术家将获邀参与2025年9月在M+开幕的「希克奖2025」展览,展出其作品。

「希克奖2025」展览将由客席策展人姚嘉善和M+视觉艺术助理策展人龙云共同策展,并由M+策展助理赖文杰协力。展览将展出六位入围艺术家的近作以及全新作品。得奖艺术家将获得港币500,000元奖金,其余五位入围艺术家可获得港币100,000元奖金,以鼓励他们日后继续创作。

入围艺术家在由M+博物馆馆长华安雅担任主席的评审委员会会议上选出。国际评审委员包括英国泰特美术馆馆长Maria Balshaw、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东京森美术馆馆长片冈真实、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格伦·劳瑞、瑞士收藏家兼M+董事局成员乌利·希克博士,以及北京艺术家徐冰。评审委员会将再次于香港聚首一堂,举行第二次会议以确定奖项的最终得主,并于2025年12月公布。

M+博物馆馆长兼希克奖主席华安雅表示:「我们非常荣幸能主办第三届希克奖,为大中华地区及海外华人群体中的优秀艺术人才提供机会。今年入围的六位艺术家皆勇于求新求变并深具创意,透过挑战常规,丰富当代艺术的面貌,并藉着重塑艺术传统启发学术讨论。希克奖踏入第三届,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把大中华地区的艺术家向国际推广,重点介绍他们的创作。」

收藏家及M+董事局成员乌利·希克博士指出:「希克奖展示大中华地区及海外华人群体丰富多元的艺术面貌。我很高兴看到入围艺术家为参与此奖项而踏上意义非凡的独特旅程,探索自己的意念和实践。这些艺术家的杰出作品值得推崇,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艺术面貌之多姿多彩,更强调与大中华地区文化结构的更深层次联系。」

 

关于艺术家

毕蓉蓉

640q6rn5

毕蓉蓉(1982年生于宁波,现工作于上海)在2008年于四川大学获得传统中国山水画专业的硕士学位,随后在荷兰Frank Mohr Institute获得绘画专业的艺术硕士学位。她近年的创作手法包括从大自然、建筑和日常物品中收集和选取图案。她运用各种各样的媒介创作,从绘画和纺织品,以至动画和装置不等,不断寻求创新方法,在不同媒材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她曾是TaDA(纺织品与设计联盟)2024年的驻场艺术家,其作品亦曾于2022年在浙江美术馆举办的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中展出。

毕蓉蓉拥有扎实的传统中国山水画基础。她尝试运用各种媒材,从不同的社会文化中提炼并重组影像及图案。她的多媒体作品充满视觉冲击力,解构绘画和纺织品的传统形式,再为物质性、建筑和自然形态赋予新的诠释。

何锐安

64045ob4

何锐安(1990年生于新加坡,现工作于新加坡)毕业于伦敦大学金匠学院,获得艺术和艺术史学士学位;并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人类学硕士学位。何锐安以其讲述表演见称,其创作近年延伸至装置和电影,经常描绘并追溯那些塑造地缘政治、全球化和媒体制作的事物。他曾在维也纳美术馆(2021)举办个展,其作品亦曾于巴黎蓬皮杜中心(2024)、香港CHAT六厂纺织文化艺术馆(2024)、第十四届上海双年展(2023)以及新加坡美术馆(2022)展出。

何锐安的研究式创作围绕地缘政治和治理体系展开,探讨亚洲及其他地区劳动力与工业之间的复杂联系。他以讲述表演和装置艺术作为创作媒介,以创新手法将档案资料、纪录片和电影联系起来,藉此审视影像和权力之间的张力关系。

许家维

640qk5wh

许家维(1983年生于台中,现工作于台北)在2016年毕业于Le Fresnoy法国国立当代艺术工作室。他身兼艺术家、电影人及策展人,主要从事流动影像创作,探讨跨地域的历史和记忆,以及人类、物质和地方之间往往被主流历史所忽视的联系。2018年,他在东京森美术馆举办展览。其作品曾在台北凤甲美术馆(2024)、清莱第三届泰国双年展(2023)、布里斯本第十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2021)和曼彻斯特esea contemporary(2019)展出。

许家维透过对台湾和东南亚地区详尽而全面的研究,从中汲取灵感,将视觉叙事与新科技媒介结合,重新讲述跨地域的历史。他身兼艺术家和电影人,其作品表达了经常在主流历史叙述中受忽略的人和事,就着身分和文化记忆提出批判性的反思。

刘慧德

640zrd6o

刘慧德(1987年生于澳门,现工作于纽约及澳门)在纽约大学获得艺术学士学位。她从古代神话和道家哲学取得灵感,透过陶瓷创作提出另类的时间和空间形态,并藉着仪式、哀悼和记忆来引入生成式的离散视角。她曾在布鲁克林绿荫公墓(2022)举办个展,并曾参与第五十八届威尼斯视艺双年展中国澳门外围展(2019)。其作品亦曾在第十四届上海双年展(2023)、北京UCCA沙丘美术馆(2022)和上海玻璃博物馆(2020)展出。

刘慧德的陶瓷创作是对家族源流、历史、自然和形式严谨缜密的探索。她受到中国神话、考古学和灵性的启发,其雕塑的形态犹如纪念碑和纪念物。她的作品提出了另类的时间和空间形态,因为它们体现了仪式和嬗变,并引发内省和哲学思辨。

潘岱静

640zdzil

潘岱静(1991年生于贵阳,现工作于柏林)是一位艺术家和作曲家,其艺术创作介乎于视觉艺术和音乐之间。她深受其身为作曲家、音乐人和表演者的背景影响,其作品主要涉足声音、电影、展演、装置和编舞。她曾在慕尼黑艺术之家(2024)、香港大馆当代美术馆(2021)和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2019)举办个展,并将于2025年在明尼阿波利斯沃克艺术中心举办个展。其作品亦曾在巴黎罗浮宫(2023)和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2021)展出。

潘岱静结合声音和现场表演,创造出触动心灵深处的环境和装置,引发表演者、观众和空间之间的情感互动。她整体的跨领域创作,源自其身为唱片骑师和音乐人的背景,这些作品细腻地观察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频率,并带来崭新的感官体验。

黄炳

640kw5is

黄炳(1984年生于香港,现工作于香港)毕业于澳洲珀斯科廷大学,获得艺术学士学位。身为动画师和平面设计师,黄炳创造的世界色彩鲜艳、如梦如幻,借此反映现代社会,同时影射社会和政治问题。他曾在维也纳应用艺术博物馆(2023)、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2021)和迈阿密当代艺术机构(2019)举办个展。其作品亦曾在伦敦萨默塞特宫(2024)和首尔Leeum美术馆(2022)展出。

黄炳在其风格化而且荒诞的动画中,注入霓虹灯色彩和日常生活元素,创作出一种植根于香港的独特视觉语言。他将幽默的讽刺与挑战社会规范的禁忌主题融为一体。其影片深入人类心灵的黑暗角落,直视与性、政治和当代社会有关并相互牴触的观念。

关于希克奖

希克奖由M+于2018年成立,其前身为乌利·希克博士于1998年在中国创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

希克奖开放予于大中华地区及出生或工作的艺术家参加,包括海外华人艺术家,旨在把充满活力和百花齐放的杰出艺术创作于国际舞台呈现及推广。自2018年设立以来,希克奖曾颁发予两位艺术家:杨嘉辉(2019)及王拓(2023)。

每届评审委员会均由国际著名博物馆馆长、艺术评论家、作家、策展人、艺术家及收藏家等组成,他们会根据候选艺术家过去两年的作品甄选出六位入围艺术家。在选出得奖者前,入围艺术家皆获邀参与希克奖展览。最终得奖者将获港币500,000元奖金,其余五位入围艺术家亦将各获港币100,000元奖金。

关于M+

M+是崭新的博物馆,致力于收藏、展示与诠释二十及二十一世纪的视觉艺术、设计及建筑、流动影像,以及香港视觉文化。位于香港西九文化区的M+规模可媲美世界知名的现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矢志于跻身世界顶尖文化机构之列。M+冀以香港中西荟萃的历史特色为基础,从身处的此时此地出发,为二十一世纪亚洲创立一座别树一帜的新型博物馆。

关于西九文化区

西九文化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文化项目之一,愿景是为香港在滨临维多利亚港、佔地四十公顷的填海土地上,创造一个多姿多彩的新文化地带。文化区内设有制作及举办世界级展览、表演节目和文化艺术活动的各类剧场、演出空间和博物馆;并将提供二十三公顷的公共空间,包括长达两公里的海滨长廊。

640l771a

编辑:teamARThing

源自©️mplus.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