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双年展版块之三——回不去的未来 (国际展)

安仁双年展版块之三——回不去的未来 (国际展)

安仁双年展版块之三——回不去的未来 (国际展)

展览日期 2017年10月29日 – 2018年2月28日
开幕时间 2017年10月29日, 星期日
展览馆 安仁华侨城 (中国 成都市)
策展人 刘杰(千高原)、吕婧
艺术家 陈秋林、陈哲、冯立、梁绍基、廖斐、黎朗、李青(男)、刘传宏、马海蛟、那颖禹、邱黯雄、邱洪峰、王川 b.1953、吴鼎、徐跋骋、张天军、周行
主办方 安仁华侨城 (中国 成都市)
母展览 安仁双年展——今日之往昔

安仁双年展版块之三——回不去的未来简介

由刘杰和吕婧策划,总主题为“今日之往昔”,毫无疑问总主题提出了关于“时间”的讨论。当代艺术的主要议题之一就是对时间的追问和对未来的展望。

  安仁镇建制始于公元620年的唐初,1000多年几经兴衰,相对于今日,安仁历史的显学其实是近100年以来的历史,即民国以来的历史。民国以来的安仁历史在整个中国国家历史中具有典型的样板意义。

  “回不去的未来”展览单元虚拟了一个来自未来的视角,以寻找记忆的姿态,迷恋并书写着当下的历史迷宫。由此,展览以双年展发生地的人文历史和特殊的在地性为基础,以西学东渐等与中国的现代化紧密相关的时空节点为起始线索,展开以“时间”为关键词的当代艺术讨论。

  如何看待历史及现当代(近百年)的中国艺术现场,如何理解这一背景下的历史与时间?在当下,又如何书写属于未来的艺术历史?对共同而具体的时空背景的理解,又如何进入更加个体化的当代艺术创作?它们又如何提示我们观察当下的中国艺术的历史样本?这些都是本次展览的疑问和线索。

  展览选择的艺术家和作品以时间的多维度为脉络,这些脉络相互转换,形成展览中形式与主题的交融和循环:从展览现场发生的、真实的瞬间记录等所体现的时间开始;进入具体的,属于特定历史的年代时间;以及属于特定空间的物理时间;从中,又能产生一种抽象的,以个体感知为基础的心理时间;而不同的个体心理时间,又共同构成一种更广泛的,与地域和国家的历史书写有关的观念化时间。最终,这种宏观的时间感知又回到特定的原点,即安仁所提示的,具体的时空所构成的记忆场域。

安仁双年展版块之三——回不去的未来 (国际展)
安仁双年展版块之三——回不去的未来 (国际展)
安仁双年展版块之三——回不去的未来 (国际展)
安仁双年展版块之三——回不去的未来 (国际展)
安仁双年展版块之三——回不去的未来 (国际展)
安仁双年展版块之三——回不去的未来 (国际展)
安仁双年展版块之三——回不去的未来 (国际展)
安仁双年展版块之三——回不去的未来 (国际展)
安仁双年展版块之三——回不去的未来 (国际展)
安仁双年展版块之三——回不去的未来 (国际展)
安仁双年展版块之三——回不去的未来 (国际展)
安仁双年展版块之三——回不去的未来 (国际展)
安仁双年展版块之三——回不去的未来 (国际展)
安仁双年展版块之三——回不去的未来 (国际展)
安仁双年展版块之三——回不去的未来 (国际展)
安仁双年展版块之三——回不去的未来 (国际展)
安仁双年展版块之三——回不去的未来 (国际展)
安仁双年展版块之三——回不去的未来 (国际展)
安仁双年展版块之三——回不去的未来 (国际展)
安仁双年展版块之三——回不去的未来 (国际展)
安仁双年展版块之三——回不去的未来 (国际展)